一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距水平地面5m高的点以1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球刚抛出时相对于水平地面的重力势能;
(2)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3)小球抛出的水平距离.
在用自由落体运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用天平称得重物的质量为
,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同学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15所示(纸带上的O点是第一个打印点,A、B、C、D、E分别是每打两个点的时间作为计时单位取的记数点,图中数据单位为毫米),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选择B点为初始点,D点为终点,则从打下B点到打下D点的过程中,重物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J;重物动能的增加量为
J;但实验中总存在△Ep△Ek(填:小于、等于、大于),其原因是。(取3位有效数字)
要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现有如下器材:
| A.待测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几千欧) |
| B.电压表 V2(量程15V,内阻约30kΩ ) |
| C.定值电阻R(3.0kΩ) |
| D.滑动变阻器R1(0~10Ω) |
E.直流电源E(电动势约9V,内阻约2Ω)
F.开关S及导线若干。
⑴因为所给V1、V2的内阻及定值电阻R都很大,即使它们并联所得电阻也很大,故最大值为10Ω的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必须使用 接法(填“分压”或“限流”)才能对电路起到控制作用;
⑵待测电压表V1两端的电压值可以由V1的示数直接读出,通过V1的电流因缺少电流表而不能直接测量,但可以借助题中给出的定值电阻R、电压表V2间接测出。为了测出通过V1的电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三种电路,其中合理的是 同学设计的电路。
⑶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压表V1内阻r的完整的实验电路图;
⑷用已知量和直接测得量表示电压表V1内阻的表达式r=___________;式中各直接测得量的意义是: 。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表格中记录的是物体作直线运动中测得的位移x和对应时刻t的数据。
某同学将上表中时刻与位移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位移成倍增加但所用时间不是成倍增加,即x与t不是正比关系,于是他猜想x与t2可能是正比关系。为验证他猜想的正确性,请在坐标纸上作出x—t2图线;如果他的猜想正确,请由图线求出x与t2间的关系式,并写在横线上: (斜率取2位有效数字)。
某探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有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及斜面倾角是否有关,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A表面光滑的长木板(长度为L),B小车,C质量为m的钩码若干个,D方木块(备用于垫木板),E米尺,F电子秒表。
(1)实验过程:
第一步,在保持斜面倾角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中,通过向小车放入钩码来改变物体质量,只要测出小车由斜面顶端滑至底端所用时间t,则可以得到a=__________。
在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数据如下表所示:
| 组别 |
1 |
2 |
3 |
4 |
5 |
6 |
| 质量(kg) |
0.10 |
0.20 |
0.30 |
0.40 |
0.50 |
0.60 |
| 时间(t) |
0.64 |
0.62 |
0.63 |
0.65 |
0.63 |
0.64 |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发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质量改变之后平均下滑时间___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经过分析得出加速度与质量__________。
第二步,在物体质量不变时,探究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
实验中通过改变方木块垫放位置来调整长木板的倾角,由于没有量角器,因此通过测量出木板顶端到水平面高度h,求出倾角a的正弦值sina=h/L。某同学记录了高度和加速度的对应值,并在坐标纸上建立适当的坐标轴后描点如图6所示,请根据他所作的图线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m/s2。进一步分析可知,光滑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与倾角的关系为__________。
(2)该实验小组所采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
如图5(甲)所示为一拉力传感器,某实验小组在用拉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中,获得了如图5(乙)所示的图线,实验中要用到______个拉力传感器。根据这个图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如果实验时保持一只手不动,另一只手拉动,与两只手同时对拉得到的结论有没有变化?(填“有”或“没有”);两只手边拉边向右运动,与两只手静止时对拉得到的结论有没有变化?(填“有”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