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输液时,药液有时会从针口流出体外,为了及时发现,设计了一种报警装置,电路如图所示.M是贴在针口处的传感器,接触到药液时其电阻RM发生变化,导致S两端电压 U增大,装置发出警报,RM和S可看成纯电阻,此时( )
A.RM变大,且通过RM的电流变大 |
B.RM变大,且通过RM的电流变小 |
C.RM变小,且通过RM的电流变大 |
D.RM变小,且通过RM的电流变小 |
如图所示,将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弯成一个闭合的圆环,接入电路中,电路与圆环的O点固定,P为与圆环良好接触的滑动头。闭合开关S,在滑动头P缓慢地由m点经n点移到q点的过程中,电容器C所带的电荷量将:
A.由小变大 | B.由大变小 |
C.先变小后变大 | D.先变大后变小 |
如图所示,有两根长为L、质量为m的细导体棒a、b,a被水平放置在倾角为45°的光滑斜面上,b被水平固定在与a在同一水平面的另一位置,且a、b平行,它们之间的距离为x,当两细棒中均通以电流强度为I的同向电流时,a恰能在斜面上保持静止,则下列关于b的电流在a处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方向向上 |
B.大小为![]() |
C.要使a仍能保持静止,而减小b在a处的磁感应强度,可使b上移 |
D.若使b下移,a将不能保持静止 |
两个电荷量分别为q和-q的带电粒子分别以速度va和vb沿射入匀强磁场,两粒子的入射方向与磁场边界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磁场宽度为d,两粒子同时由A点出发,同时到达B点,如图所示,则:
A.a粒子带负电,b粒子带正电 |
B.两粒子的轨道半径之比Ra∶Rb=![]() ![]() |
C.两粒子的质量之比ma∶mb=1∶2 |
D.两粒子的速度之比va∶vb=1∶2 |
如图所示为有两个量程的电压表,当使用 a、b两端点时,量程为1 V;当使用a、c两端点时,量程为10 V。已知电流表的内阻Rg为50Ω,满偏电流Ig为1 mA。则R1和R2的电阻值:
A. R1=950Ω,R2="9" kΩ
B. R1=9kΩ,R2=950Ω
C. R1=9kΩ,R2=1kΩ
D. R1=1kΩ,R2="9" kΩ
如图所示,带正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两板的中线进入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内,恰好沿下板的边缘飞出,已知板长为L,板间的距离为d,板间电压为U,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为q,粒子通过平行金属板的时间为t(不计粒子的重力)则:
A.在前![]() ![]() |
B.在后![]() ![]() |
C.粒子在电场中沿电场方向运动的最初![]() ![]() |
D.粒子在电场中沿电场方向运动的最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