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 645亿元增长到519322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以上, 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上升。
材料二 从1978年到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245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7917元。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成倍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
试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有何内在联系?(12分)
材料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制造业两类企业产生的影响
企业类型 |
单位商品价格或 单位项目投资额 |
汇率变动前后单位商品价格 或单位项目投资额 |
|
变动前 |
变动后 |
||
出口贸易型企业 |
192(元) |
23.41(美元) |
A(美元) |
对外投资型企业 |
8200(万元) |
B(万美元) |
1281.25(万美元) |
注:假定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由100美元=820元人民币变动为100美元=640元人民币(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机电等发展比较成熟的企业产品出口受汇率影响明显。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与商务厅的一项出口企业定量分析显示,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江苏的机电出口约下降0.63个百分点,江苏的纺织服装出口约下降1.4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顺应全球化趋势,中国企业纷纷到国外投资设厂。2011年,我国对外投资总额位列全球第五,其中以并购方式实现直接投资222亿美元,占我国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37%。海外并购宗数和交易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1)计算表格中A、B的值,并结合材料一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表中两类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假设影响企业经营的其它条件不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针对上述影响提出两类企业各自应采取的对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材料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非意味着不重视政府的作用,而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防止大起大落;要当好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要弥补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缺位;要搞好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对国家行政机关提出了哪些要求。
2013年平安夜,华北、江淮许多地区继续遭遇“十面霾伏”。不少网友调侃,今年圣诞礼物送不来了,因为圣诞老人在雾霾中迷路了!有关专家称,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治理雾霾需要政府、社会各界、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在治理雾霾的过程中,公民应如何作为?
(18分)2013年 1月31日,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连续第十年聚集焦“三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
材料二、文件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户集约经营水平。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充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发展家庭农场的经济社会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农户集约经营水平。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2013年3月新一届中央政府就任以后,出台了众多改革举措。
改革举措(部分) |
|
1 |
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
2 |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注册登记限制 |
3 |
截至10月12日,国务院已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决定,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 |
材料三、改革开放使我国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发展起来,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的主要成就。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改革措施是如何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知识,回答如何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