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济时报》载文指出,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相对富余,并不意味着“物多必贱”,相反农民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方式及搞好贮藏,巧妙利用时间差,从微观上创造大量“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机会。“打好时间差”是指

A.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利用市场的供求机制,获取更多收益
C.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
D.节约劳动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蔬菜市场价格的上涨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是()
①对蔬菜的需求量不会大幅减少
②导致个别蔬菜互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
③导致个别蔬菜替代商品需求量的增加
④导致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下图是某商品的需求曲线(P表示商品价格,Q表示商品需求量)。依据这一图示商品生产者应该( )

A.减少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增加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在该商品价格上升时,增加其互补品的生产
D.在该商品价格上升时,增加其替代品的生产

下面是四幅需求曲线变动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假定甲、乙两商品互为替代品,当甲商品价格上升时,反映乙商品需求曲线变动趋势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补商品。如果市场上甲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上升,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①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③丙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④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菠菜平时一元一斤,春节竟卖到6元一斤。这说明()
①使用价值决定价格 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③价值不能决定价格 ④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