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山 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第二句中的“窈窕”和“绿”用得新奇生动,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各是怎样呼应题目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销。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北新水令]山松野花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
条,城对着夕阳道。
(1)[滚绣球]中情和景有怎样的关系.?,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结合曲词简
析。
(2)[北新水令]写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请从炼字的角度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
又能诗,坐容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1)行人砰论这首梅花到看不见梅.但通篇透露着报春的讯息。你看到哪里写梅了吗?
(2)“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写了什么?在修辞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造型“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2)此诗三、 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蝶恋花
王诜①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②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王诜: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乌台诗案),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先后遣至均州(湖北)、颍州(安徽)。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得召回。
②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怎样的意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词的下片写到作者重回旧时官邸,其内心感受如何?结合上片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相信,克服重重困难,走出误区的中国文化必将改变所谓的“文化孤立”状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