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写出山脉的名称:A ,B 。
(2)在甲图中,写出平原的名称:① ,② 。
(3)从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地区 |
甲 |
乙 |
土壤类型 |
|
|
耕地类型 |
|
|
熟 制 |
|
|
农 作 物 |
|
|
(4)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有( )
A.青稞和油菜 B.大豆和甜菜
C.水稻和棉花 D.甘蔗和小麦
(5)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人均耕地面积广 B.交通发达
C.水热条件好 D.单位面积产量高
(6)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因素是
(7)“东北大米”品质优良,试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大米质量好的原因?
读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____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2)日本和我国台湾都位于____________带内,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多_________。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左图和右图相比,比例尺较大的是图________。
(2)左图中A、B、C三个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板块,右图所示中N国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国位于板块________ (消亡或生长)边界处。
(3)右图中a、b线段表示洋流,添加箭头表示洋流流动的方向。
(4)a洋流按成因分类属________流,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5)M地沿海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分析该地形成大渔场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流域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
材料二: 黄河流域侵蚀强度分布图。
材料三兰州——郑州沿线地形剖面图
材料四黄土高原的形成有“风化残积说”、“水积说”和“风成说”。多数科学家认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成为粗细不等的颗粒,每遇到大风,往往风卷沙尘,遮天蔽日,当大风减弱或遇到秦岭,大行山等高山阻挡时,便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积累和环境的演变,逐渐形成了黄土高原。
(1)简述黄河流域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分布规律。
(2)黄河流域侵蚀强度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哪一河段,试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三、四为“风成说”提供证据?
下图中的图a为世界某区域七月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图b为该区域西岸部分地区七月份的等温线图,图c分别为ABC三地区的气候要素图,分析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甲地气压值可能是________百帕,并在丁点画出此时的风向。
(2)描述图示大陆西部地区的地形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3)说明图b中24℃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4)根据图c归纳图b所示区域降水的季节分配规律。并分析A、B两地年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乙图中画斜线表示夜半球;在右上角粗线段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日、时),全国人民庆祝祖国60周年华诞时,地球公转在甲图中________(A、B、C、D)点位置附近。
(3)此日P点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此日Q点昼长________小时。
(4)图示时刻,假设有一架飞机从P地以每小时1000km的速度沿最短航线飞往M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到达时,M地的区时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