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垦殖指数是指一国或一地区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下表为世界及各地区耕地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垦殖指数(%)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公顷/人)
年份
1950年
2000年
1950年
2000年
亚洲
14.7
17.5
0.31
0.14
a
31.3
28.8
0.38
0.27
b
12.0
12.4
1.31
0.81
c
5.8
6.3
0.87
0.27
d
2.0
6.0
1.31
1.84
拉丁美洲
4.3
6.8
0.53
0.30
世界
9.7
11.0
0.51
0.26

表中字母与其代表的大洲(或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A.a一欧洲 B.b一非洲 C.c一大洋洲 D.d一北美洲

根据表中内容判断,影响垦殖指数主要的因素有:
①地形  ②机械化  ③农垦历史  ④社会制度  ⑤气候类型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2年2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大多仍采用PM10的监测数据。图11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的PM10月平均浓度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该城市的PM10月平均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4-5月PM10浓度较高,梅雨是主要影响因素
B.7月前后PM10浓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较多
C.3月前后出现PM10高值主要与该市人口急剧增加有关
D.影响该曲线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工具数量的变化

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导致PM2.5降低的是
①大风大雨②火山喷发③盆地地形④空气对流强烈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据国家发展研究中心资料显示,全球已完成了三次大规模的跨国和跨地区的产业转移,目前是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读全球某产业转移时间及路径表,回答问题.

时间
第一次
(上世纪50年代)
第二次
(上世纪60年代末)
第三次
(上世纪80年代)
第四次
(2008年至今)
产业转移路径
美欧国家向日本
日本向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亚洲四小龙
欧美日和亚洲四小龙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
我国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转移,同时有向周边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

上表所反映的产业最有可能的是

A.石油加工业 B.航空航天业
C.汽车生产研发业 D.加工制造业

我国中西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正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成本优势 B.技术力量强
C.原料、资金丰富 D.市场环境优势

图10是“该城市地价分布概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e依次递减),图中地价等值线弯曲程度的大小主要受

A.与商品产地距离大小的影响
B.与市中心距离大小的影响
C.交通通达度高低的影响
D.环境质量优劣的影响

下表为“四聚落服务职能情况表”,表中“√”表示聚落具有的服务职能。关于各聚落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类型
甲聚落
乙聚落
丙聚落
丁聚落

零售
日用品




中级消费品




高档消费品




特殊定做商品





学校
小学




中学




地方性大学




重点大学




A.甲聚落等级较高,数目少,服务范围小
B.乙聚落等级最高,数目多,服务范围广
C.丙聚落等级较低,数目少,服务范围广
D.丁聚落等级最低,数目多,服务范围小

读“木桶短板示意图”,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新疆—水资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