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_______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某同学在夏天游玩时,看到有一些小昆虫可以在水面上停留或能跑来
跑去而不会沉入水中,尤其是湖水中鱼儿戏水时吐出小气泡的情景,
觉得很美,于是画了一幅鱼儿戏水的图画如图11-2-10所示.但旁
边的同学考虑到上层水温较高和压强较小的情况,认为他的画有不符
合物理规律之处,请根据你所掌握的物理知识指出正确的画法(用简
单的文字表述,不要画图),并指出这样画的物理依据.
(1)正确的画法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学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小昆虫在水面上不会沉入水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研成粉末后的物体已无法从外形特征和物理性质各向异性上加以判断时,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判断它是否为晶体.
(2)在严寒的冬天,房间玻璃上往往会结一层雾,雾珠是在窗玻璃的________________表面.(填“外”或“内”).
(3)密闭容器里液体上方的蒸汽达到饱和后,还有没有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为什么这时看起来不再蒸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为0℃和100℃时氧分子的速率分布[不同温度下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仔细观察下表,对于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按速率大小划分的速率区间 v/(m·s-1) |
0℃ |
100℃ |
100以下 |
1.4 |
0.7 |
100~200 |
8.1 |
5.4 |
200~300 |
17.0 |
11.9 |
300~400 |
21.4 |
17.4 |
400~500 |
20.4 |
18.6 |
500~600 |
15.1 |
16.7 |
600~700 |
9.2 |
12.9 |
700~800 |
4.5 |
7.9 |
800~900 |
2.0 |
4.6 |
900以上 |
0.9 |
3.9 |
(1)远古时代,取火是一件困难的事,火一般产生于雷击或磷的自燃.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出现了“钻木取火”等方法.“钻木取火”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把________转变成内能.
(2)某同学做了一个小实验:先把空的烧瓶放入冰箱冷冻,
一小时后取出烧瓶,并迅速把一个气球紧密地套在瓶颈上,
然后将烧瓶放进盛满热水的烧杯里,气球逐渐膨胀起来,如
图11-1-4所示.这是因为烧瓶里的气体吸收了水的
________,温度________,体积________.
测定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__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___________.
(2)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测得木块的质量为M,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
(3)如图为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s1=3.20 cm,s2=4.52 cm,s5=8.42 cm,s6=9.70 cm.则木块加速度大小a=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F与F′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李泳探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过程如下:
[猜想与假设]
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成正比关系.
[设计与实验步骤]
a.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b.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然后在弹簧下端分别悬挂100g、200 g的钩码,记下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
c.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整理器材,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钩码质量m/g |
0 |
100 |
200 |
标尺刻度L/cm |
15.0 |
20.10 |
24.96 |
[交流与评估]
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画出L-m图象,如图所示.李泳探究小组根据图象分析,否定了原来的猜想,得出“弹簧弹力和弹簧长度成正比”的结论.
①你认为该小组所得结论对吗?________.(填“对”或“错”)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泳小组在[设计与实验步骤]中存在的一项严重不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