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提纯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之一,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
|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Na2SO4 |
| 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BaSO4的BaCO3 |
| D.用加热、蒸发的方法可以除去NaCl中的CaCl2、MgCl2等杂质 |
通过实验、观察、类比、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反应的推断或解释正确的是
| 操作 |
可能的实验现象 |
解释 |
|
| A |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 B |
向淀粉KI溶液中不断通入C12 |
溶液先变蓝后褪色 |
C12先表现氧化性、 后表现强氧化性 |
| C |
CO还原Fe2O3得到的黑色固体加入 盐酸溶解后再加入KSCN溶液 |
溶液不显红色 |
黑色固体中没有 Fe3O4 |
| D |
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BaSO3不溶于硝酸 |
Na2O2是中学化学常用试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1 mo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电子0.1mol |
| B.将Na2O2粉末加入到NaHSO3溶液中,SO32— 离子数目增多 |
| C.等物质的量的Na2O2与Na2O溶于等量水中生成NaOH浓度相同 |
| D.等质量的Na2O2与Na2S晶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阴离子 |
下列离子或分子组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选项 |
离子或分子 |
要求 |
| A |
K+、NO3-、Cl-、HS- |
c(K+)<c(Cl-) |
| B |
Fe3+、NO3-、SO32-、Cl- |
滴加盐酸立即有气体产生 |
| C |
NH4+、Al3+、SO42-、CH3COOH |
滴加NaOH溶液立即有气体产生 |
| D |
Na+、HCO3-、Mg2+、SO42- |
滴加氨水立即有沉淀产生 |
某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铝的“超级原子”结构———Al13和Al14。已知这类“超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0个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l13、Al14互为同位素 |
| B.Al13超原子中Al原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 |
| C.Al14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2,与第ⅡA族元素原子的性质相似 |
| D.Al13和Al14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 N2与CO混合气体的质量为28g |
| B.常温常压下,金属与酸反应生成2g H2,转移电子数为2 NA |
| C.含0.2 NA个阴离子的Na2O2和水反应时,转移0.2 mol电子 |
| D.1L含NA个NH3·H2O的氨水,其浓度为1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