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匹林(aspirin)的有效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它是19世纪末合成成功的,作为一个有效的解热止痛、治疗感冒的药物,至今仍广泛使用,有关报道表明,人们正在发现它的某些新功能。阿斯匹林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乙酸酐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
水杨酸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1)乙酰水杨酸的含氧官能团分别是 和酯基。
(2)乙酰水杨酸不应具有的性质( )
| A.与NaOH溶液反应 | B.与金属钠反应 |
| C.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 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
(3)写出乙酰水杨酸与稀酸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4)为测定阿斯匹林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称取样品0.250 0 g ,准确加入浓度为0.1015 mol·L- NaOH溶液50.00 mL,煮沸60min。冷却后用浓度为0.1015 mol·L-1的HC1溶液返滴过量的NaOH,消耗HC1溶液记录如下:
| 次数 数据 |
1 |
2 |
3 |
| 初始读数 |
2.00 |
12.50 |
5.20 |
| 最后读数 |
27.10 |
37.40 |
33.20 |
则该产品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为(乙酰水杨酸的摩尔质量是180.16 g·mol-1) 。(只要求列式表示,不计算出最后结果) 。
以下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①Cu ②NaCl 固体 ③NaHSO4固体 ④SO3⑤稀 H2SO4⑥C2H5OH ⑦CaCO3固体 ⑧BaSO4固体 ⑨熔融 NaOH ⑩ 氨水 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填写代号)
(1)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写下列物质水溶液的电离方程式:
NaH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写NaOH溶液与少量 Ca(HCO3)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少量氯水加入到NaI溶液中”的学生实验产生了大量含硫废液。某研究小组用该含碘废液制备固体NaI,实验流程如下:
已知:反应②2I-+2Cu2++SO32-+H2O═2CuI↓+SO42-+2H+
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含碘废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中I2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中CuI发生了氧化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B中含两种元素,铁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3:8,则化合物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⑤中生成黑色固体和无色气体,黑色固体的俗称为磁性氧化铁,则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过氧化钠、过氧化镁、过氧化氢都是重要的过氧化物。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镁不溶于水,但易溶于稀酸.广泛用作胃药,治疗胃酸过多.试写出过氧化镁与胃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温下,过氧化钠在隔绝空气环境中可以将铁单质氧化成含FeO42-高铁酸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少量含Fe2+、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硫氰化钾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H2O2,发现溶液变红色,其中包括的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离子方程式);继续加H2O2,红色逐渐褪去且有气泡产生,反应原理为:
H2O2+SCN--→SO42-+CO2↑+N2↑+H2O+______(SCN-中S为-2价;将方程式补充完成并配平)
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所示,其中Z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 X |
Y |
|
| Z |
W |
(1)元素Z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X元素的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含氧酸的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将W的单质通入含等物质的量FeBr2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Z和X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170~190之间,且Z的质量分数约为70%.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盐中含有一定量的镁、铁等杂质,加碘盐中碘的损失主要是由于杂质、水分、空气中的氧气以及光照、受热而引起的。已知:氧化性:IO3->Fe3+>I2;还原性:S2O32->I-
3I2+6OH-=5I-+IO3-+3H2O KI+I2
KI3
(1)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试液分为3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
①加KSCN溶液显红色,该红色物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CCl4中显紫红色的物质是 。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KI作为加碘剂的食盐在保存过程中,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容易引起碘的损失。写出潮湿环境中KI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将I2溶于KI溶液,在低温条件下,可制得KI3·H2O。该物质作为食盐加碘剂是否合适? (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 。
(3)为了提高加碘盐(添加KI)的稳定性,可加稳定剂减少碘的损失。下列物质中有可能作为稳定剂的是 。
| A.Na2S2O3 | B.AlCl3 | C.Na2CO3 | D.NaNO2 |
(4)对含Fe2+较多的食盐(假设不含Fe3+),可选用KI作为加碘剂。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加碘盐中的Fe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