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匹林(aspirin)的有效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它是19世纪末合成成功的,作为一个有效的解热止痛、治疗感冒的药物,至今仍广泛使用,有关报道表明,人们正在发现它的某些新功能。阿斯匹林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乙酸酐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
水杨酸 乙酸酐 乙酰水杨酸
(1)乙酰水杨酸的含氧官能团分别是 和酯基。
(2)乙酰水杨酸不应具有的性质( )
A.与NaOH溶液反应 | B.与金属钠反应 |
C.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 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
(3)写出乙酰水杨酸与稀酸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
(4)为测定阿斯匹林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称取样品0.250 0 g ,准确加入浓度为0.1015 mol·L- NaOH溶液50.00 mL,煮沸60min。冷却后用浓度为0.1015 mol·L-1的HC1溶液返滴过量的NaOH,消耗HC1溶液记录如下:
次数 数据 |
1 |
2 |
3 |
初始读数 |
2.00 |
12.50 |
5.20 |
最后读数 |
27.10 |
37.40 |
33.20 |
则该产品中乙酰水杨酸的含量为(乙酰水杨酸的摩尔质量是180.16 g·mol-1) 。(只要求列式表示,不计算出最后结果) 。
在医疗上常使用一种热敷袋,袋内盛装的主要成分是:铁屑、碳粉、木屑、食盐、水等。热敷袋使用之前用塑料袋封装,使之与空气隔绝。使用时,打开塑料袋让空气进入,轻揉热敷袋,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完后,会发现袋内有许多铁锈生成。试填写下列空白:
(1)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屑、碳粉、食盐、水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使用热敷袋的过程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式和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负极: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某同学依据溴乙烷的性质,用如图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验证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产物,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操作I:在试管中加入5mL1mol/LNaOH溶液和5mL溴乙烷,振荡。
实验操作Ⅱ:将试管如图固定后,水浴加热。
(1)用水浴加热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___ _现象时,表明溴乙烷与NaOH溶液已完全反应,写出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3)鉴定生成物中乙醇的结构,可用的波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在你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检验的是______,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____(需说明:所用的试剂、简单的实验操作及预测产生的实验现象)。
(1)在下列物质中是同系物的有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___,是同一种物质的有___________。
(11)2,2-二甲基丁烷
(2)具有复合官能团的复杂有机物,其官能团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在不同条件下所发生的化学性质可分别从各官能团讨论。
如具有三种官能团: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官能团的名称),所以这个化合物可看作__________类、__________类和__________类。
有机物A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常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测得16.8 g该有机物经燃烧生成44.0 g CO2和14.4 g水。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中含有—O—H和位于分子端的CCH,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3种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1∶1。
(1)写出A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一定能与A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H2b.Na c.KMnO4d.Br2
(4)有机物B是A的同分异构体,1 mol B可以与1 mol Br2加成,该有机物的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3种峰,且峰面积之比为6∶1∶1,则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有9种微粒:
①NH2-;②-NH2;③Br-;④OH-;⑤-NO2;⑥-OH;⑦NO2;⑧CH3+;⑨-CH3。
(1)上述9种微粒中,属于官能团的有(填序号)________。
(2)其中能跟-C2H5结合生成有机物分子的微粒有(填序号)__________。
(3)其中能跟C2H3+结合生成有机物分子的微粒有(填序号)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