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曾经是2011年“国际化学年”的主题。你认为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控制含磷洗涤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保护水资源 |
| B.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尽量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
| C.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
| D.实现资源的“3R”利用,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Recycle)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ⅡA族 |
| 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 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 |
| 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 |
| 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比胶体粒子小,因其比表面积大,故可吸附重金属离子,入肺后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 |
| B.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
| C.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
| D.阴极射线和α-粒子散射现象都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
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Ag+、Al3+、Mg2+、NH4+、Cl-、SO32- 、SO42-、I-、Br-、HCO3-、AlO2-、Mn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原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热,未见有气体放出;
②重新取少量原溶液,滴加适量的饱和氯水,有气泡生成,溶液呈现橙黄色;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四氯化碳层呈橙红色;分液后,向水层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Al3+、Mg2+、NH4+、SO32- 、Br- |
| B.肯定有Mg2+、Br-、HCO3-、SO42- |
| C.肯定无Ag+、Cl-、I-、AlO2-、MnO4- |
| D.可能有K+、Cl-、SO42-、I- |
常温下,用0.1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 20.00 mL 0.1000 mol•L-1 CH3COOH溶液滴定曲线如上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①所示溶液中:c(CH3COO-)+ c(OH-)= c(CH3COOH)+ c(H+) |
| B.点②所示溶液中:c(Na+)= c(CH3COOH)+ c(CH3COO-) |
| C.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OH-)>c(CH3COO-)>c(H+) |
|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H3COOH)>c(CH3COO-)>c(H+)>c(Na+)>c(OH-)] |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 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
| A.原混合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
| 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 = 3Fe2+,BC段产生氢气 |
| 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
| D.H2SO4浓度为2.5 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