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表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测试期间大鼠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变化说明动物能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B.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表示大鼠的正常体温。该实验在皮肤冷却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
C.大鼠受到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导致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
D.测试实验中,若在突触间隙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该药物最可能是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对外物质交换速率和细胞新陈代谢强度之间关系的叙
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速率越快,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速率越慢,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C.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速率越快,细胞新陈代谢越缓慢
D.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速率越慢,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科学家用含18O的葡萄糖来追踪有氧呼吸中的氧原子,发现其转移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B.葡萄糖→丙酮酸→氧
C.葡萄糖→氧→水
D.葡萄糖→丙酮酸→水

二氧化碳产生于有氧呼吸的哪一阶段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后两阶段

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O2的作用是

A.与氢结合生成水,产生大量ATP
B.直接氧化有机物,生成CO2释放能量
C.与有机物中的碳结合,生成CO2
D.在酶的催化下,使水分解,释放能量

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酶分布在

A.叶绿体的内外膜上
B.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和内膜上
C.叶绿体基粒片层薄膜和基质中
D.叶绿体基质和内膜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