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测试期间大鼠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变化说明动物能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
B.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表示大鼠的正常体温。该实验在皮肤冷却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 |
C.大鼠受到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导致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 |
D.测试实验中,若在突触间隙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该药物最可能是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
若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935,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0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7,则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有( )
A.1条 | B.2条 | C.3条 | D.4条 |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如右图所示,则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可能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
B.若a为核糖,则b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 |
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
D.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为脱氧核糖 |
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 与乳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的具膜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膜
C. 乙图中的A、B、C三条曲线所指代的膜结构分别是内质网膜、细胞膜、高尔基体膜
D. 35S在细胞各个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 |
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
D.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
如右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c分别是指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 |
B.图中m是指叶绿体的内膜 |
C.图中p是指线粒体的内膜 |
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