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测试期间大鼠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变化说明动物能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
| B.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表示大鼠的正常体温。该实验在皮肤冷却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 |
| C.大鼠受到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导致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 |
| D.测试实验中,若在突触间隙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该药物最可能是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
是
| 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 B.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 |
| C.木糖的浓度太低 | D.以上三项都正确 |
某22肽被水解成1个4肽,2个3肽,2个6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及肽键总数依次是
| A.6 、18 | B.5、 18 | C.5、 17 | D.6 、17 |
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假若有一个多肽化合物,由10个氨基酸
构成一条肽链,那么该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 )含有的氨基和羧基的数目至少是
| A.1280 ,11,11 | B.1262,1,1 | C.1118,1,1 | D.1100,9,9 |
右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
| B.线粒体、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
| C.细胞溶胶、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
| D.细胞溶胶、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本尼迪特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
| B.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 |
C.鉴 定还原糖时,要加入本尼迪特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
|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