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表示大鼠皮肤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时的传入神经放电频率(敏感程度),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测试期间大鼠传入神经放电频率的变化说明动物能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B.两个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表示大鼠的正常体温。该实验在皮肤冷却处理的过程中,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传入神经放电频率减小
C.大鼠受到寒冷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导致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调节
D.测试实验中,若在突触间隙处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轴突,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则该药物最可能是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有关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的生物学意义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B.对向光弯曲的植物而言,若茎背光侧为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不可能为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C.乙图中的效应T细胞可与各种瘤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D.乙图中靶细胞裂解与效应T细胞内的溶酶体有关

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
B.此生态系统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围绕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被标记的旅鼠部分被捕食后,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的旅鼠种群密度将偏低
D.数量激增后,旅鼠会出现自杀行为,反映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注:生物量代表种群的总干重)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少
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
C.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
D.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

三叶草是牛的主要饲料,三叶草传粉受精靠土蜂,土蜂的天敌是田鼠,田鼠不仅喜食土蜂的蜜和幼虫,而且常常捣毁土蜂的蜂巢。土蜂的多少直接影响三叶草的传粉结籽。猫是田鼠的天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三叶草属于第一营养级
B.田鼠摄入量的10%~20%流入猫体内
C.可用样方法估测土蜂种群数量的逐年变化
D.田鼠等消费者的存在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竞争关系
B.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
C.烧杯内混合培养的每一种生物,均存在种内斗争
D.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a、b两条曲线最终趋向动态平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