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是脊髓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膜内负电荷增加,动作电位难以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脊髓神经元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
B.甘氨酸以自由扩散的方式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 |
C.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引起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
D.某种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甘氨酸,从而引起肌肉痉挛 |
如图所示为某高等生物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如果1代表Y染色体,则形成该细胞的场所是精巢或睾丸 |
B.该生物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有8条 |
C.要鉴定图中1的主要成分,理论上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双缩脲试剂和二苯胺 |
D.如果a上某点有基因B,a′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可能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
下列关于基因转录和翻译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两个过程都以核酸作为模板
②两个过程的产物都以碳链为骨架
③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运载工具
④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碱基互补配对
⑤两个过程的完成都需要高能磷酸键提供能量
A.一种 | B.二种 | C.三种 | D.四种 |
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
B.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
C.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RNA链 |
D.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
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放射性 |
S元素 |
P元素 |
A |
全部无 |
全部32S |
全部31P |
B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多数32P,少数31P |
C |
少数有 |
全部32S |
少数32P,多数31P |
D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少数32P,多数31P |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有关这两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都选用结构简单的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繁殖快、容易观察因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变异 |
B.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
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R型菌+S型菌DNA会得到S型菌”,因此用S型菌+R型菌DNA也会得到R型菌 |
D.赫尔希和蔡斯用32P、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研究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