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惠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后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出其诗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颖脱不群,任真自得群:合群 |
B.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聊:悠闲 |
C.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要:邀请 |
D.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舆: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乐琴书以消忧 |
B.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乃瞻衡宇 |
C.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既自以心为形役 |
D.即便就酌,醉而归觉今是而昨非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文章写作,他的《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繁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五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薛嵩,绛州万泉人。祖仁贵,高宗朝名将,封平阳郡公。父楚玉,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自天下兵起,委质逆徒。广德元年,东都平,时皇太子为天下兵马元帅,遣仆固怀恩东收河朔。嵩为贼守相州,闻贼朝义兵溃,王师至,嵩惶惑迎拜于怀恩马前,怀恩释之,令守旧职。时怀恩二心已萌。怀恩平河朔旋,乃奏嵩及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分理河北道;诏遂以嵩为相州刺史,充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承嗣镇魏州,忠志镇恒州,怀仙镇幽州,各据数州之地。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大历八年正月卒。
嵩子平,年十二,嵩卒,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崿,一夕以丧归。及免丧,累授右卫将军,在南衙凡三十年。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理有能名。元和七年,淮西用兵,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滑州城西距黄河二里,每岁常为水患。平询访得古河道,接卫州黎阳县界。平率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同上闻,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居镇六年,入为左金吾大将军。未几,复为郑滑节度观察使。
长庆元年,幽镇叛,杜叔良统横海全军讨伐不胜,王庭凑围牛元翼于深州。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居数月,刺史王稷馈给稍薄,兵士怨怒,叔佐不能戢,宵溃而归。仍推突将马狼兒为帅,行及青城镇,劫镇将李自劝,并其众;次至博昌镇,复劫其镇兵,共得七千余人,径逼青州城。城中兵士不敌,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仍先以骑兵掩其家属辎重,贼众惶惑反顾,因大败。狼兒与其同恶十数辈脱身窜匿,余党降,稍后者斩于鞠场。明日,狼兒亦就擒戮,胁从者放归田里。诏加右仆射,进封魏国公,由是远近畏伏平之威略。
在镇六周岁,兵甲完利,井赋均一。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在河中凡六年,召拜太子太保。明年,上疏乞老,以司徒致仕,居一年卒,册赠太傅。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四》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天下兵起,束身戎伍,委质逆徒委:顺从,归附 |
B.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遂以重寄委嵩安:安排 |
C.嵩少以门荫,落拓不事家产落拓:豪放,放荡不羁 |
D.兵甲完利,井赋均一完:坚固 |
以下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薛嵩与薛平父子二人功绩的一组是()
①宰相杜黄裳深器之,荐为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②嵩感恩奉职,数年间,管内粗理,累迁检校右仆射③自左龙武大将军授兼御史大夫、滑州刺史、郑滑节度观察等使,累有战功④至是入觐,百姓遮道乞留,数日乃得出⑤平悉府库并家财募二千精卒,逆击之⑥开古河南北长十四里,决旧河以分水势,滑人遂无水患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嵩原本替贼兵把守相州,贼兵败后,王师到来,薛嵩就到怀恩马前迎接叩拜,怀恩放了他,并让他做了相州刺史。 |
B.宰相杜黄裳很器重薛平,推荐他做汝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治理得好,在当时很有名声。在淮西战事中,又屡有战功。 |
C.薛平在滑州时,率领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开凿古河南北总长十四里,挖开旧河来分流水势,滑州百姓于是没有水患了。 |
D.青州城兵士不敌乱军时,薛平拿出府库和家里的全部钱财招募二千精锐的士兵,迎击对方,仍然先用骑兵掩击敌人的家属辎重,叛贼士兵惶惑反顾,于是大败。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吏欲用河北故事,胁平知留后务,平伪许之,让于叔父崿,一夕以丧归。
(2)棣州为贼所窘,朝廷乃委平以师援棣州,平即遣将李叔佐以兵五百救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完白山人传清·包世臣①
山人,安徽怀宁之集贤关人也。姓邓氏,字石如,其名琰,以敬避今上御名下一字,遂以字行,而更字顽伯。集贤关当皖公山下,故又号完白山人。少眇所闻见,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弱冠,孤露②,即以刻石游。性廉而尤介,无所合。山人篆法,以二李③为宗,其分书④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结体极严整而浑融无迹。山人自谓:“吾篆未及阳冰,而分不减梁鹄。”余深信其能择言也。
山人客于梅氏八年。学既成,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山人乃复如前,草履担簦,遍游名山水,以书刻自给。山人游黄山至歙,鬻篆于贾肆。武进编修张惠言教授歙修撰金榜家,编修故深究秦篆,为修撰所器。编修见山人书于市,归语修撰曰:“今日得见上蔡真迹!”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修撰即备礼客山人。山人侨居修撰家,编修遂从山人受篆法。一年,修撰称之于太子太傅户部尚书曹文敏公,文敏请山人作四体千文横卷,字大径寸。一日而成,文敏叹绝,具白金五百为山人寿。
乾隆庚戌秋,八旬圣节。文敏以六月入都,强山人同往。山人独戴草笠,靸芒鞋,策驴,后文敏三日行。文敏舆从,以山东发水转后,与山人相值于开山。时巡抚以下命吏,郊迎文敏。山人策驴过辕门,门者呵止之。文敏坐堂上,遥见山人,趋出延入,让上座,遍赞于诸公,曰:“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诸公乃大惊,为具车从。文敏曰:“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遂率诸公,送山人至辕门上驴去,乃入就坐。
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余以嘉庆七年识山人于镇江,过从十余日。明年复于扬州相值,山人作太山之游。至九年秋,山人由山东至常州,过扬不入城。及十一月末,始知余与翰风同客扬州。翰风编修弟也,余始闻山人名自翰风。时山人得家书促归里,乃买舟回扬,访余于天心墩,而余适去东台。山人俟余至十二月初八,乃语翰风曰:“岁尽矣,去家尚千里,吾不及终待慎伯矣。”遂解缆。翌日而余至。山人归里不复出游,遂以明年十月卒于家,年六十有三岁。(选自《艺舟双楫》有删减)
【注】①包世臣:清代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字慎伯,晚号倦翁、小倦游阁外史。②孤露:父母死亡。③二李:指秦李斯、唐李阳冰。④分书:书法的一种。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氏家益匮,不复能客山人空乏 |
B.鬻篆于贾肆卖 |
C.遍赞于诸公介绍 |
D.而余适去东台到,往 |
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邓石如深厚的“书法金石造诣”的一组是()
①顾独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②其分书遒丽淳质,变化不可方物
③山人篆法,以二李为宗④“今日得见上蔡真迹!”
⑤山人常往来江淮间,鬻书以给旅费
⑥“此江南高士邓先生也,其四体书皆为国朝第一!”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②③⑥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白山人,从小喜好篆刻书法。20岁左右父母双亡后就开始了浪迹江湖的生活,常以书法篆刻自给。他性情正直、孤傲,我行我素。 |
B.最早发现邓石如书法才华的是对秦篆研究颇深的武进编修张惠言,他在集市上看到邓石如的书法篆刻后说,如同见到了秦代上蔡人李斯的笔墨真迹。 |
C.乾隆八十岁生日,曹文敏竭力邀请邓石如一同入都。邓石如戴着草帽,趿拉着草鞋,骑着毛驴,这打扮使他被开山守门士兵拦下,结果未能进入辕门。 |
D.包世臣是通过张惠言的弟弟张翰风知道邓石如的。嘉庆七年,包世臣在镇江见到了邓石如,与之交往跟从他学习了十多日。嘉庆十年,邓石如在家中去世。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撰惊问,语以故,遂冒雨偕诣山人于市侧荒寺。
(2)吾屈先生甚,乃肯来都,卒不肯同行,愿诸公共成先生之志。
读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外内弃之弃:厌弃 | B.不亦诬乎诬:荒谬 |
C.焉用文之文:文饰,动词 | D.以绵上为之田田:田地 |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禄亦弗及②罪又甚焉③盍亦求之④焉用文之
A.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不同 |
B.两个“亦”字相同,两个“焉”字也相同 |
C.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也不同 |
D.两个“亦”字不同,两个“焉”字相同 |
对介之推让禄一事的分析,最确切的一项是 ()
A.本篇表现了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和在荣誉地位面前的谦让精神。 |
B.介母三次设问,表明她是一个关心儿子但并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 |
C.本篇颂扬介之推母子不求赏赐,不图浮名的品行。 |
D.晋侯是个卑鄙小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②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③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每题3分,共15分)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收成)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③使④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用做动词,成就功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年老无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繁殖)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取下)其环(做耳饰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上朝。古代妇女有封号的才能上朝,所以这里的“不朝”是指未加封号)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子仲,齐国的隐士)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不向王称臣,就是不做官),下不治其家,中不索(求)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四》)对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的“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A.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
B.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相同 |
C.使①与使③不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
D.使①与使③相同,使②与使④不同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和例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A.苟无民,何以有君? |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C.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 D.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
对“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
B.难道把卑贱的百姓放在前面,而把我们国君放在后面吗? |
C.难道是先轻视我们国王而后再尊重他吗? |
D.难道是把你们国君放在前面而后再尊重我们国君吗? |
对“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A.北宫的女婴和儿子平安无事吧? |
B.北宫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吧? |
C.北宫的女儿婴儿子没有生病吧? |
D.北宫的女婴和儿子没有生病吧? |
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得不正确的是()
A.本文反映了赵威后看重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而轻视齐王的态度。 |
B.本文反映了赵威后把农业(收成)和人民生活看得比国君还重要的民本思想。 |
C.本文表达了赵威后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任用贤能、提倡孝道的治国主张。 |
D.赵威后认为,只有收成好了,人民生活才能安定;人民生活安定了,国王的统治才能巩固;贤能的隐士被任用了,老百姓都孝顺父母,国家才能治理好。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根据上面的第二段文字填空。(7分,每空1分)
樊哙闯帐后表情是,他的慷慨陈词中,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直接指责项羽的话是,收到的效果是。该段文字中有几个成语现在仍在使用,请写出三个,,。项羽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毛泽东主席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用两句是深刻总结了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历史教训,用以指导革命战争。请写出这两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