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
哲学的性质 决定了它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成为“事前诸葛亮”。哲学要成为“事前和事后诸葛亮”,就必须
①正确地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②在具体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和升华
③如实反映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
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火焰形成了个火圈,向一个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蚂蚁眼看就要葬身火海。这时,蚂蚁们迅速聚集,抱成一团,滚成一个黑色的“蚂蚁球”,尽管被烧得噼啪作响,“蚂蚁球”却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大多数蚂蚁得以绝处逢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办事表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观念②搞好局部就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③整体功能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④从整体着眼,才能寻求最优目标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物理学有一条“熵定律”,该定律认为,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与外部交换能量和物质,从而有利于系统长期健康发展;反之,封闭系统则容易走向无序,导致原有结构的瓦解和制度的消亡。从哲学角度看,“熵定律”表明
A.一事物与周围的任何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
B.任何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
C.联系是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
D.一事物失去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
“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赫胥黎的这一名言提示了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③真理总是起源于谬误之中④真理总是被少数人掌握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