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
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 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
| C.唐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
| D.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
| A.制度表述不同 | B.实施群体不同 |
| C.主要作用不同 | D.享受权利不同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
|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 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
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也是冷战的最佳范例,美苏两强在遥远的国度进行军事对抗。”这次事件是指
| A.朝鲜战争 | B.柏林危机 | C.古巴危机 | D.海湾战争 |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A.国家权力的重心自国王转至议会 |
|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
|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
|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
“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为此……规定各公社机关职员最高年薪为六千法郎。”这一“限薪”令的根本目的是
| A.解决财政困难 | B.防止官员腐败 |
| C.提高执政能力 | D.创建理想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