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
| 年代 |
商 办 |
外国人办 |
||||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
| 第一时期1872~1894 |
53 |
4687 |
9.6% |
103 |
28000 |
57.3% |
| 笫二时期1895~1913 |
463 |
90810 |
41% |
136 |
103153 |
46% |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 A.强调实地调查 | B.反对君主专制 | C.维护儒家正统 | D.主张经世致用 |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
|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
|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 B.本质为恶 | C.非善非恶 | D.本善习远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观念 | D.天人感应理论 |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
|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