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为一个农业社会,人民依赖土地生活,与土地的关系密切。有关中国历史上土地与农民的关系,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北魏实施均田制,原则上需由政府授田,才能经营土地 |
B.战国到秦汉时代,私人可以拥有土地,也有土地买卖的行为 |
C.西周时代土地为贵族所有,农民耕种所得全都交给贵族 |
D.唐代前期沿袭北魏均田制,政府依每产人口给予田地耕种 |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一五计划的制定 | B.“大跃进”运动 |
C.农业合作化运动 | D.改革开放 |
下面是1942——1947年中国进口贸易额增长情况表,造成1945年之后进口总值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
1942 |
1943 |
1944 |
1945 |
1946 |
1947 |
进口总值(百万美元) |
161.7 |
169.2 |
222.9 |
719.1 |
650.9 |
441.2 |
A.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抵制
C.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 D.国统区的经济出现明显发展
《清稗类钞》中说:“男女并耕之俗,广东、广西、福建最多……盖其地之妇女皆天足也,常日徒跣(赤足步行),无异男子。世或视女子为废物,谓其徒手坐食者,实讆言(不实之言)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清代妇女已没有缠足的习俗 | B.清代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
C.传统男耕女织模式彻底瓦解 | D.对男尊女卑思想有一定冲击 |
民国某个时期,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超过8﹪;而同时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为127.88亿美元,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日本的180﹪……同时,中国进口商品减少了16﹪,而出口商品则增加了28﹪。这个时期最有可能是
A.20世纪20年代后期 | B.20世纪30年代中期 |
C.20世纪40年代初 | D.20世纪40年代后期 |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最恰当的理解是
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
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 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