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
| 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 | B.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 |
| 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 | D.唐代政府对皇室内廷干政的削弱 |
图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信件内容推测其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正在在全力围剿红军 |
| B.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 |
|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
| D.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甲午战争 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
| B.《辛丑条约》 太平天国 甲午战争 |
| C.太平天国 《辛丑条约》 甲午战争 |
| D.甲午战争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
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起义军从床下拉出来推到湖北省都督的位置,被后人称为床下都督。这一典故最能说明()
A.辛亥革命不彻底,旧官僚混入革命
B.武昌起义的发生具有偶然性
C.武昌起义准备不充分
D武昌起义的队伍是乌合之众
曹润堂诗:“不信中原力已疲,忍将和局误师期。谁知辽海消兵日,正是军民痛哭时。”与此诗有关的是( )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之,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 )
| 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
| 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 |
|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
|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