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说:“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 ( )
A.虎门销烟 | B.抗击英国侵略者 |
C.编译《四洲志》 |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第二章《人民》规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等。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维护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 | B.确立人民自由和平等的地位 |
C.以法律形式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 D.改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视为天赋人权而写《人权宣言》,归根到底是因为()
A.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 B.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 |
C.保护私有财产的需要 | D.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杰斐逊在某文件初稿上有这样一段话:“……他(英王乔治三世)诱骗他们,并把他们运往另一半球充当奴隶,或使他们惨死在运送途中。”但是在签署这一文件时,本段内容却被删去。下列对这件事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A.这个文件是《人权宣言》 | B.反映了这个文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
C.这段话是对奴隶制的谴责 | D.之所以被删去是因为南方代表反对 |
某书中有这样的描述:“1661年1月的伦敦……一群面露凶相,怀着强烈复仇情绪的国王的忠实部属……将克伦威尔、爱尔顿和布拉德肖的尸首拖了出来,装上木架,拖着游街,然后裹上镣铐,吊在土贝恩的绞刑架上。这是对已死的‘弑君者’宣判和执行的所谓‘绞刑’……”文中的“国王”应该是()
A.詹姆士一世 | B.查理一世 | C.查理二世 | D.詹姆士二世 |
洛克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体,权力分配上“立法权和执行权该由不同的人员行使”“而如果执行权和对外权掌握在可以各自行动的人的手里,这就会使公共的力量处在不同的支配之下,迟早总会导致纷乱和灾祸。”由此可见,他认为()
A.三项权力应该由三种不同的人掌握 | B.国王只能掌握执行权 |
C.执行权和对外权应该由国王掌握 | D.立法权和对外权可以由一人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