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 B.城乡差别的扩大 |
C.经济危机的发生 | D.垄断现象的出现 |
英国学者斯宾塞称议会主权为“伟大的政治神话”,他明确指出:”过去,自由主义的功能在于对国王的皇权加以限制。今后,自由主义的功能将是对议会的权力加以限制。”英国出现这一情状是()
A.英国两党政治形成后 |
B.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 |
C.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后 |
D.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后 |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A.伽利略 | B.达尔文 | C.达·芬奇 | D.牛顿 |
美国史学家帕尔默说:“1500年左右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颗门牙咬开了世界,大西洋开始迎来一个开放的时代”。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A.“两颗门牙”指的是英国、荷兰 |
B.大西洋的开放促进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
C.大西洋的开放使地中海沿岸商业更兴旺 |
D.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已相当发达 |
某位中国学者对雅典民主政治做出了如下评述:“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没在尘土之中。”这位学者主要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A.容易造成集体暴政 |
B.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
C.是一种颇为原始的间接民主 |
D.捍卫了真理,伸张了正义 |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A.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门阀家族,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
B.佛道的虚无和消极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 |
C.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 |
D.商业对国家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稳步提高货币的供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