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周积明的《最初的世纪》写道:“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共建铁路8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建的铁路占46%,贷款修建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铁路……为总率的14%。”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甲午战后,铁路事业发展迅速  ②反映了列强新的侵华方式   
③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19年继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说明中国伦理问题,称赞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天才”,称马克思是“近代经济学的大家”、“近代社会运动的先觉”,由此可见( )

A.马克思主义已为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接受
B.戴季陶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
C.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当时中国较有影响的思想之一
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戴季陶思想发生改变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男女皆平等独立,婚姻之事不复名为夫妇,只许订岁月交好之和约而已,行之六十年,则全世界之人类皆无家矣。……全世界之人既无家,则去国而至大同易易矣。”在这里,康有为所要表达的思想主张是( )

A.婚姻与家庭革命是实现人类大同的重要途径
B.消灭家庭私有制实现人人平等
C.和约婚姻是实现人类平等的基础
D.男女独立式的婚姻制度将导致全世界的人无家可归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B.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C.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
D.折射出全体国人均要求改革的社会思潮

2011年5月6日,新华网发表评论说:“醉驾入刑”体现了人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民意的呼应,是现代社会的理性选择。下列观点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所体现的人文精神相类似的是()

A.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的启示”,发展人的个性
B.自由与平等是一种自然权利,不应受到任何侵犯
C.灵魂的拯救只有通过信仰,只有靠上帝的慈悲才能实现
D.人的感觉都是真实的,个人的感觉是真理的标准

1620年,102名移民到达北美新大陆,41名成年男子以上帝的名义签下了《五月花号公约》“以上帝的名义,阿门。……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这一公约的内在精神最有可能来自于()

A.《社会契约论》 B.《圣经》
C.《权利法案》 D.《人权宣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