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上述材料表明孟德斯鸠
A.肯定了君主专制的进步性 | B.看到了中国利用高压手段进行统治 |
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落后性 | D.发现了政府特别关注家政管理 |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 B.政权更替频繁 |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
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 B.仿行西方制度 |
C.倡导实业救国 | D.创办新式教育 |
《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①分析书籍的内容
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③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
④书籍的知识缺陷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神马都是浮云”“hold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
如图是选自美国查尔斯·莫里所著《文明的解析》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法国重商主义的盛行是大量科学家诞生的土壤 |
B.英国逐渐成为欧洲科技中心 |
C.意大利已有的科技中心地位发生动摇 |
D.德意志分裂割据制约了本国科学家的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