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认为,在我们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现在应当十分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我们将恪守我们的条约义务,例如我们根据东南亚条约组织对泰国的条约义务;但是,第二,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成胁,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各国自己来处理,自己承担起解决的责任。
——尼克松在关岛关于亚洲政策的讲话(1969年7月25日)
材料二 确实,在我们结束了目前的战争之后,我们将把目光转向一系列范围更广的挑战与机遇,包括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繁荣。……美国经济和安全利益与西太平洋和东亚到印度洋地区及南亚一带的发展息息相关,这种形势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大量机会。因此,虽然美国军事活动继续注重全球安全,但是我们会针对亚太地区调整战略。我们与亚洲盟友和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对该地区未来的稳定与发展非常重要。我们会进一步强调与现有盟友的关系,因为它们对亚太地区的安全至关重要。我们也会将我们的合作网络向整个亚太地区推广,保证同心协力保护共同利益。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记者会上的讲话(2012年1月5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尼克松的讲话反映了美国的对外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战略出台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5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的安全战略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和材料一相比美国在不同时期调整对外战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圣旨从“颁布”到“奉行”需要哪些程序?
(2)材料一、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两种权威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
欧洲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条,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
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材料三 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的一些新变化。由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新教从天主教中脱颖而出成为与天主教相对峙的一种新教;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由于有了内心的信仰,人们就不需要一天到晚被束缚于那些繁缛的圣事之中,不需要那一套繁缛的教阶制度和教会仪式,每个人凭着内心的信仰就可以得救。
请回答:
(1)史学界有句俗话:“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2)材料二是欧洲宗教改革中两位著名人物的言论,概述二者的核心主张并指出其共同点。
(3)结合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皮柯(1463~1494)在《论人的尊严》中宣称上帝赋予了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
材料二 人文主义者阿尔伯(1404~1472)说:“大多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材料三 但丁说:“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材料四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艺术作品
请回答:
(1)根据前三则材料,说明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2)材料四中的几幅作品与文艺复兴前的绘画相比,有何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的几幅名作诞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精神,也不能没有艺术精神,更不能没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提倡一种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崇尚知识和理性的非神学的世俗文化。其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周国平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说人文精神起源于古代希腊,你的依据是什么?
(2)14-18世纪的西欧,兴起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是怎样一步步推动着人文精神不断发展的?
(3)在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中,有的思想家提出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具体构想,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请举两个事例加以说明(必需有一个是中国史的)
阅读下列图片及材料
![]() |
![]() |
图一(前551-前479年) |
图二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有一个别开生面的节目:对联集锦。山东和山西的对联是: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东人以孔子为骄傲,其实孔子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为孔子开创的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已经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所以要了解中国,要了解中国文化,不能不去了解儒家文化
回答问题:
(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图二中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有哪些?他对儒家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3)图二中历史人物所在朝代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有何共同点?
(4)在明清时期,儒家文化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