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就《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各民主党派对建设新农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扩大就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
A.共同掌握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
B.是监督和被监督、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
C.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
D.共同制定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 |
【改编】“自古逢秋悲寂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在秋的文化意识中,悲秋也可以算得上是“普遍”的意识了,秋成了一种凄凉、伤感、悲苦的象征。但是,秋的描写也欢快的调子,如刘禹锡的“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
B.诗句反映的是人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
C.美感是带有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具有差别 |
D.意识有时候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新出台的《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各类学校要将国歌歌词和曲谱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幼儿园要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此规定有利于()
①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④发挥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原创】2014年12月24日,湖南一些高校学生身着汉服来到长沙太平街的圣诞活动现场,手举“抵制圣诞节”等标语,呼吁市民回归中国传统节日,理性过节。假如你是该校学生,你抵制圣诞节的理论依据有()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要反对文化霸权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要树立文化自信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博采众长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需要吸收国外法律文明的成果,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绝不能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这一要求的文化生活根据是()
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实践具有共性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不同国家之间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情况不一样
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10月30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就“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问题建言献策。国家发改委在会上介绍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的有关情况。由此可见()
A.政协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 B.全国政协具有法定的质询权 |
C.政协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职能 | D.国务院必须对全国政协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