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2013年l月28日,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14次提及“和平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交流的千古佳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睦近交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做到和平发展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思维创新的过程 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7年消费开始崛起,主要原因是国家扩大消费、抑制投资增长的政策逐渐开始产生效应,同时,居民收入迅速增长也有力地支撑了消费扩张。但出于对将来教育、医疗支出等因素的考虑,居民消费的增长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农村消费品市场不规范,农民增收缓慢,消费增长乏力;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外需显著减弱,出口受到影响,经济发展受阻,就业压力大,也造成当前我国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材料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是当前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问题:
(1)运用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说明国家制定的扩大国内需求等政策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一、二,用意识能动反作用原理分析我国实施扩大国内需求政策的必要性

假若你正在以《拒绝过度包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出一期黑板报,一位同学却不以为然的说:“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包装,怎么能销售?我就喜欢精美包装的商品。”
请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这位同学观点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前,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分配体制,极大挫伤了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改革开放后,党中央针对客观存在的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分配体制的重大变革,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十七大强调,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以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我国分配原则变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试说明党的十七大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政治意义。
(3)、分析我国改革分配制度,实现社会公平的经济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十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从1993年至1996年间,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了防范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把“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2003年以来,政府开始适当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在“稳健”和“适度从紧”之间寻找平衡;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面对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将货币政策由“稳健”改为“从紧”。 2008年9月15日——12月23日,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双双五次下调,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上已告别从紧,转向松动,政策重点开始转向“保增长”。
问题:我国运用和调整货币政策的过程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07年全国物价出现了上涨,特别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还比较大。随之而来是粮食问题凸现出来。我们现在所遇到的粮食问题,与短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粮食问题有本质的不同,与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两次粮食涨价也有所区别。因为粮食的市场供求关系变了,粮食生产的发展环境变了,粮食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变了。谈论粮食问题并不是粮食安全出现了问题,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保护粮食安全不能走老路,关键在于保护和提高三大能力。
运用哲学知识回答:
(1)说明“谈论粮食问题并不是粮食安全出现了问题,是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道理。
(2)保护粮食安全为什么不能走老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