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名称】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 测量次数 |
A处的电流IA |
B处的电流IB |
C处的电流IC |
| 1 |
0.10 |
0.12 |
0.22 |
| 2 |
0.20 |
0.24 |
0.44 |
| 3 |
0.25 |
0.30 |
0.55 |
【提出问题】如图所示的并联电路中,流过A、B、C各处的电流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⑴按图示连接电路;
⑵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填入表中;
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重复上面实验步骤.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电阻(阻值不同)
【分析与论证】⑴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_;⑵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闭合开关后右图中的实验现象说明
⑶表格补充完整后,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______________
(4)多次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保持凸透镜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一段距离,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同学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 小泥点的像或影子。
(4)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有 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
现有下列器材:学生电源 ,电流表 、电压表 、定值电阻 、 、 各一个)、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利用这些器材探究“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所示的实物连接成完整电路。(要求连线不得交叉)
(2)实验中依次接入三个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利用描点法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 随电阻 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 。
(3)上述实验中,小强用 的电阻做完实验后,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接着把 换为 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向 (选填“ ”或“ ” 端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哪种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选填“ ”或“ ”或“ ” 。
。
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 个)、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

(1)一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
①在量筒中倒入 水;
②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1所示,由此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 ;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
、向 (选填“左”或“右” 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取出量筒中的金属块直接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2乙所示。
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 .该实验所测密度比金属块实际的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
(2)二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设计了一种测量未知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
选用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水、足量的未知液体、烧杯 个)
主要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 ;
②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其示数为 ;
③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底),其示数为 ;
④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 。(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
探究平面成像特点:
|
过程结论 |
①如图所示,点燃蜡烛 竖立在玻璃板前,再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在玻璃板后移动,使蜡烛 与 的像完全重合,记下 与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 ,重做实验。 ②用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发现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 ③移去蜡烛 ,在其位置竖立一光屏,在玻璃板后侧观察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 承接蜡烛 的像。 |
|
|
方法 |
用外形相同的蜡烛 来确定蜡烛 成像的位置,运用了 法。 |
|
|
问题讨论 |
若把上述实验中的玻璃板换成焦距为 的凸透镜,蜡烛 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移动光屏可承接倒立、 的实像。 |
|
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 。
(2)该物质在 段的比热容 在 段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 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