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
C.体液大量损失 |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
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
B.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扦插枝条形态学上、下端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的影响 |
C.植物的种类不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
D.甲、乙、丙生根的部位分别是X、S、X |
下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
B.19.8℃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 |
C.24.8℃条件下第5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
D.33.6℃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 |
如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错误的是()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的多少
B.该图中C所获得的能量为B的10%~20%
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A具有的能量等于B、C、D的能量之和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池塘编号 |
捕食者数量/只 |
蝌蚪存活率 |
||
甲 |
乙 |
丙 |
||
1 |
0 |
87 |
7 |
40 |
2 |
2 |
58 |
30 |
25 |
3 |
4 |
42 |
32 |
11 |
4 |
8 |
20 |
37 |
10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斗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下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依次为a→c→d→b |
C.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种群中,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
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