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高秆和矮秆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
实验①: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6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实验②: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F1都表现为抗病高秆。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②可以确定这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
| B.实验①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四种类型的雌、雄配子 |
| C.该育种实验运用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 |
| D.实验①中的白化苗不能合成叶绿素,不久会死亡。这类变异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
菱生活在淡水中,它的叶有两种形态:沉于水中的呈细丝状,浮出水面的却薄而宽阔。这个实例可以说明
| A.基因对性状的表现具有决定性作用 |
| B.环境对基因的表达有影响 |
| C.性状的表现未必受基因的控制 |
| D.环境是性状表现的决定因素 |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
| B.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
|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
| D.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
下列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玉米的白色种子和糯性种子 |
| B.家兔的长毛和短毛 |
| C.豌豆的高茎和水稻的矮茎 |
| D.人的褐色头发与卷曲头发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
|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
|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让杂合体Aa连续自交三代,则第四代中杂合体所占比例为 ( )
| A.1/4 | B.1/8 | C.1/16 | D.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