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孔器打出6块滤纸小圆片编号C1-C6,浸在一块点样瓷板6个凹穴(C1-C6,凹穴中滴加等量相应的溶液)中一段时间,用镊子将小圆片放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基上的不同位置,37℃孵育30min,倒入碘液1min后洗去碘液,观察培养基上相应位置是否产生透明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该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编号sj.fjjy.org |
所加溶液 |
实验现象 |
C1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 |
透明圈直径较小 |
C2 |
稀盐酸 |
无透明圈 |
C3 |
稀碳酸钠溶液 |
无透明圈 |
C4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 |
透明圈直径很小 |
C5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 |
透明圈直径最大 |
C6 |
蒸馏水 |
无透明圈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绿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C 4、C5为实验组,C1和C 2、C 3、C 6均为对照组
C.该实验说明绿豆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D.若在C 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钠溶液后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与C5相同
a和A、b和B、c和C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D.abc、abC、aBc、aBc
某哺乳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全部不正常的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
B.该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 |
C.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正常,另一个分裂不正常 |
D.该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
已知某闭花授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性符合遗传基本规律。从理论上讲F3中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A1/4B1/6 C1/8D1/16
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下列有关图中a–c阶段(不含a 、c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
B.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为1∶1 |
D.此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只有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
如图所示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A.2、4 | B.1、3 |
C.1、3或2、4 | D.1、4或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