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农药可抗虫,少吃化肥也长壮,仅用雨水照样活”的“绿色超级稻”,你听说过吗?作为全球水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多的国家,而水稻用水占了全国总耗水量的一半以上。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耗水量不断增加等等,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科学家启动了“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基因数据库。科学家们研究每个基因的作用,进而培育出高产抗病的“超级水稻”。2008年,上海科学家培育出的节水抗旱的“绿色超级稻”已经在全国一些地区推广种植。
⑴ 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的营养储存于水稻种子结构的 中。
⑵ 施用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因为化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 。
⑶“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说明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的积累,最终将危害
的健康。
⑷ 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⑸ 你认为,“绿色超级稻”的推广种植,对环境保护有什么积极意义?
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作了杀虫剂破坏生态的大量调查,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任选一题回答)
(1)如果你读过这本书,书中描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
(2)如果你没读过这本书,请你根据所学的生态平衡的知识,作出最大胆的预测,并简述理由。
达尔文在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讲了一个饶有兴趣的“猫与牛”的故事。英国的牛主要靠优质的红三叶草为饲料,而红三叶草的兴衰与给它传粉的丸花蜂有很大关系。奇妙的是,丸花蜂的多少,又决定于田鼠的数量,因为田鼠吃蜂房和蜂幼虫,田鼠势旺丸花蜂便衰败。而猫吃田鼠,猫多了,田鼠就少了,丸花蜂就多了,红三叶草就兴盛了,牛就养壮了。一切生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这是辩证法最基本的观点,表面看起来不相关的生物却盛衰依存,祸福倚伏。
(1)写出故事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请比较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的社会行为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
相似性:
区别: .
很多农民会直接利用母鸡来孵化鹅蛋(家里没养母鹅))。刚孵化出来的小鹅总是跟着母鸡跑,母鸡也常常把小鹅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找到虫子也“咯咯咯”地叫小鹅来吃。随着小鹅的长大,由于生活习性的不一致,母鸡开始疏远小鹅,小鹅也开始独立在草地上吃青草,然后试着下水游泳。请分析:
(1)刚孵化的小鹅总是跟随着母鸡,这是动物的一种什么行为:()
A.学习行为 B.后天性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条件反射
(2)母鸡找到虫子“咯咯咯”地叫小鹅来吃。对此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属于动物间的通讯
B.这种行为有利于提高后代成活率:
C.这是学习行为
D.这是先天性行为
(3)小鹅最初总跟着母鸡跑,然后慢慢长大后开始了独立的生活,这种行为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什么行为的获得过程:()
A.先天性行为 B.本能 C.非条件反射 D.学习行为
右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据图回答:
(1)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 ],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当精子到达[ 3 ]后,一旦遇到卵细胞,就会在此处与卵细胞结合成。
(3)图中的[ ④ ]是早期胚胎,它最终会在[ ⑤ ]内“安家落户”,并在此经过大约280天的发育,形成成熟的胎儿;在此发育过程中,胎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氧气会通过母体的和获得。因此母亲身体负担明显加重,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孝敬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