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一名英国人来到中国,他在中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是( )
| A.在天津开办一家纺纱厂 | B.在香港岛上建一座医院 |
| C.在北京使馆区任外交官 | D.乘坐军舰到重庆观光 |
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 A.继续实行减租减息 | B.实行土地公有制 |
| C.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 D.保留富农土地 |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
|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
|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工具 |
|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
从尼德兰革命到法国革命历时两个多世纪,而此后仅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形成一个世界体系。这主要是因为()
| A.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广泛传播 |
| B.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增强 |
| C.维也纳体系激化了各国社会矛盾 |
| D.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大州 |
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
|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
|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
|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