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用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五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点O的距离为s0=19.00cm,点A、C间的距离为s1=8.36cm,点C、E间的距离为s2=9.88cm,g取9.8m/s2,测得重物的质量为100g。
⑴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A.图甲中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
B.实验前,手应提住纸带上端,并使纸带竖直
C.实验时,先放手松开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数据处理时,应选择纸带上距离较近的两点作为初、末位置
⑵选取O、C两点为初末位置研究机械能守恒。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是 J,打下C点时重物的速度是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⑶实验中,重物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略大于增加的动能,写出一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在空中所通过的位置,实验时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先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整水平,在一块平整的木板表面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将该木板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A;将木板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再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B;又将木板再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再得到痕迹C.若测得木板每次移动距离x=10.00 cm,A、B间距离y1=5.02 cm,B、C间距离y2=14.82 cm.请回答以下问题(g=9.80 m/s2)
(1)为什么每次都要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__________.
(2)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来求得小球初速度的表达式为v0=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3)小球初速度的值为v0=__________ m/s.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了测量截面为正三角形的三棱镜玻璃折射率,先在白纸上放好三棱镜,在棱镜的左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棱镜的右侧观察到 P1像和P2像,当P1的像恰好被P2像挡住时,插上大头针P3和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在纸上标出的大头针位置和三棱镜轮廓如图所示.
① 在答题纸的图上画出对应的光路;
② 为了测出三棱镜玻璃材料的折射率,若以AB作为分界面,需要测量的量是和,在图上标出它们;
③ 三棱镜玻璃材料折射率的计算公式是n=.
④ 若在测量过程中,放置三棱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平移(移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底边仍重合),则以AB作为分界面,三棱镜材料折射率的测量值真实值(填“大于”、“小于”、“等于”).
用某种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已知双缝间距离d=0.25 mm,双缝到毛玻璃屏间距离L的大小由图12-9中毫米刻度尺读出(如图戊所示),实验时先移动测量头(如图甲所示)上的手轮,把分划线对准靠近最左边的一条明条纹(如图乙所示),并记下螺旋测微器的读数x1(如图丙所示),然后转动手轮,把分划线向右边移动,直到对准第7条明条纹并记下螺旋测微器读数x7(如图丁所示),由以上测量数据可求该单色光的波长.
图示中双缝的位置L1,毛玻璃屏的位置L2均以mm作为单位,螺旋测微器的读数x1=________mm,螺旋测微器读数x7=________mm.请用以上测量量的符号表示该单色光波长的表达式________.
如图所示为玻璃厚度检测仪的原理简图,其原理是:固定一束激光AO以不变的入射角θ1照到MN表面,折射后从PQ表面射出,折射光线最后照到光电管C上,光电管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依据激光束在C上移动的距离,可以确定玻璃厚度的变化.设θ1=45°,玻璃对该光的折射率为,C上的光斑向左移动了Δs,则可确定玻璃的厚度比原来变________(填“厚”或“薄”)了________.
两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
(1) 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概括为两点:(1)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为了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可做如右图所示的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就水平飞出,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同时落到地面.这个实验说明了。
(2)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2)所示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25cm,则由图可求得拍摄时每s曝光一次,该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m/s(g取9.8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