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某单质的水溶液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则该溶液一定为氯水或者溴水 |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该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
C.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或HCO3-离子 |
D.为测定2SO2+O2![]() |
下列描述不符合生产、生活实际的是
A.家用炒锅残留盐溶液时易发生吸氧腐蚀 |
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
C.电解水制氢气时,用铜作阳极 |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
已知:N2(g)+3H2(g) ⇌ 2 NH3(g) △H =" -92.4" kJ/mol。一定条件下,现有容积相同且恒容的密闭容器甲与乙:① 向甲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 kJ;② 向乙中通入0.5 mol N2和1.5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 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92.4>Ql>2Q2 | B.92.4=Q1<2Q2 |
C.Q1=2Q2=92.4 | D.Q1=2Q2<92.4 |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 bB(g)+cC(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最终测得A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变为原来的5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B.a>(b+c) |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大 | D.以上判断都错误 |
已知化学反应A2(g) + B2(g) = 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 |
B.该反应热△H=(b -a)kJ·mol-1 |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kJ能量 |
对于①需加热才发生的反应、②放热反应、③熵增加的反应,可能属于自发反应的是
A.只有② | B.只有③ | C.只有②③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