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
|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
|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
|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
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
|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
|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
| D.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未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一生理特性 |
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 |
| 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 |
| 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 D.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
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共同的特点是
| A.存在于内环境中 |
| B.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
| C.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 |
| D.在不同人体内种类各不相同 |
如图表示信号传导的一种方式。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X的细胞,乙是X的靶细胞。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 A.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
| B.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促进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 |
| C.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X促进乙中储能物质水解 |
| D.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加快乙的新陈代谢 |
下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 A.①睾丸,②全身细胞,A雄性激素 |
| B.①中间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
| C.①下丘脑,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 |
| D.①小肠黏膜,②胰腺,促胰液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