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依靠闲置土地、大量人口、低廉甚至免费的自然资源,拿下了全球低端产品市场。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及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制造业陷进图一所示的哭泣曲线的怪圈(图一).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回归”制造业,而发达国家在制造业的优势使它们轻而易举地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也有专家把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描绘为微笑曲线(图二).
图一 

注:在哭泣曲线中,制造能力处于最强的地位,研发创新和市场能力处于较弱的地位。
图二 

注:所谓微笑曲线就是微笑嘴形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微笑曲线中间代表制造能力,左边是研发和创新能力,右边是市场和品牌能力。微笑曲线要求企业追求位于左右两边的研发创新能力和市场、品牌能力,弱化制造为主导的能力。
(1)材料反映了中国制造业面临什么困境?(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制造业应该如何走出哭泣曲线的怪圈
(3)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各地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经济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各类产业活动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活动的总和。A市某校高三(1)班同学商定以“蓝色的海洋,美好的未来”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海洋,亦是国土】
同学们搜集资料了解到,我国拥有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在内的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然而在我国公民海洋观念淡薄,缺乏海洋国土意识。对此同学们在校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63%的同学知道我国的领海也是国土的一部分,而对于这部分国土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的只有23%,甚至有10%的同学表示对此完全不了解。
(1)该班同学发帖认为: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势在必行。请你分别从文化生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海洋,共同开发】
某同学提出:海洋也是外交的战场。并提供了下列材料作为佐证:近年来,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对我国部分领海提出了领土要求,对此,我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如对日本所提出的所谓“冲之鸟礁”划界案、越南和马来西亚所提出的南海划界案及时采取反制措施;同印尼等周边国家开展多项实质性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签署了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协议等。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上述做法的合理性?
【海洋,“蓝色引擎”】
目前,“海洋经济”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A市位于我国东部黄海沿岸,海岸线总长582公里,海域面积18897平方公里;拥有多个海港,与上海港、基隆港、日本长崎港、韩国釜山港的距离均在650海里以内;海洋鱼类资源丰富,沿海和近海有约10万平方公里的储油沉积盆地;另外,该市沿海滩涂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但是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原因,该市海洋经济的发展正处于瓶颈状态。
(3)该班同学在学校网络论坛上发布了“我为家乡海洋经济发展提建议”的网贴。若你参与,请回帖说明你的经济建议。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自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来,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舞台上,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步入正轨,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材料二: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个年头,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回眸入世以来的不平凡历程,中国经历了调整,付出了努力,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惠及自身,也惠及世界。
(1)简述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有哪些?
(2)简要说明你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惠及自身,也惠及世界”的理解。

近年来,“网谈”日益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官员纷纷“触网”,直接在网上了解社情民意,回应民间诉求……同时,这也激起了普通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网络日益成为民众参政议政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新平台,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然而,在一些网络推手的恶意推动下,谣言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误导网络舆论,形成“网络暴力”,危害社会稳定。为此,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引导公民有序参与网络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公民应如何有序参与网络生活。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网络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影响。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资本形成率与最终消费率

注:资本形成率亦称投资率,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该项指标的世界平均水平为20%左右;最终消费率指的是最终消费占CDP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为70%左右。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2)结合材料一、二,就如何扩大内需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

注:我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北方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4%,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9%,占国土面积36%的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却占了全国的81%。
材料二:水利部有关人士明确表示,水价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不应过高,
不应过高,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以保证低收入家庭用得起水,同时又要通过高水价制约高收入浪费水资源现象;工业用水、服务行业用水是一种生产资料,应根据供水成本和供求变化适时对其价格进行调整,以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整体来看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业用水价格过高会冲击农业生产,应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材料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前部署。未来10年,我国公共财政对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由于此次水利投入,涉及项目广,时间跨度长,对经济社会影响深远。为提高政府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以避免出现形象工程、腐败工程、豆腐渣工程。全国政协委员周汉民建议4万亿元资金的使用应当由农民、专家以及媒体记者等组成“第三方监管”。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生活与消费的知识说明我国推进水价改革为什么要遵循上述原则?
(2)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水价改革的原则。
(3)试分析全国政协委员周汉民建议4万亿元资金的使用应当由农民、专家以及媒体记者等组成“第三方监管”的政治生活依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