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甲、乙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所示区域中( )
| A.甲区实际面积较乙区小 | B.甲区水热条件较乙区差 |
| C.甲区径流变化较乙区小 | D.甲区土壤肥力较乙区高 |
甲、乙两区域相比( )
| A.人口出生率,甲低于乙 | B.城市化速度,甲快于乙 |
| C.环境承载力,甲乙相当 | D.第一产业比重,甲高于乙 |
甲、乙两区域经济发展中,易发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 A.土地沙化 | B.草场退化 | C.水土流失 | D.旱涝灾害 |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图甲可知,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和俄罗斯
②图乙我国构建的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大油气进口通道中,目前石油运输量最大的是东南通道
③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大连、黄岛、舟山、镇海,共同的区位优势是海运便利、靠近市场
④我国西北油气资源进口通道的源地是俄罗斯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关于两区域同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
|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
|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全面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
|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
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①为资金②为技术
③为劳动力④为资源
| A.①② | B.①③ |
| C.②③ | D.②④ |
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于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市召开,在全国引起广泛热议。 “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图为海水西调入疆构思图,据此回答33-35题。
据图分析,“引渤入新”调水线路不经过下面哪个地形区
| A.华北平原 | B.内蒙古高原 | C.河西走廊 | D.塔里木盆地 |
有关“引渤入新”调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水沿线会加重盐碱化程度 |
| B.可以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
| C.可以加剧输水地区水循环 |
| D.塔里木盆地将成为外流区 |
图中A、B、C三地自然带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水分和热量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下列各图所示区域内。据此回答30-32题。
图1所示农牧交错带年
平均降水量的范围是
| A.150 mm~300 mm |
| B.300 mm~450 mm |
| C.450 mm~700 mm |
| D.700 mm~850 mm |
图2所示农牧交错带经济发展的障碍,不包括
| A.山高谷深,交通不便 |
| B.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 |
| C.森林资源丰富,为我国第二大林区 |
| D.开荒种地,水土流失加剧 |
图3所示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