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某国家部分经济活动分布。该国人口210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约2.6%,矿产品、可可和木材为其三大经济支柱。完成下列各题。
该国城镇主要分布在
①南部地区 ②铁路沿线 ③畜牧区的中心 ④沿海地区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该国
| A.南部年降水量比北部丰富 | B.水库水不参与海陆间循环 |
| C.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 D.人口增长处于现代型 |
下列城市最适合发展炼铝工业的是
| A.E | B.F | C.G | D.H |
每年的汛期,拉萨的夜雨总会如期而至。这也成为了这个高原城市的一大特色。拉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夜间瓢泼大雨,白天阳光灿烂”是拉萨的一道美丽的气候风景。拉萨全年84%以上的降水都集中在夜间。完成下列各题。拉萨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A.太平洋 | B.印度洋 | C.高原河湖蒸发 | D.北冰洋 |
下列关于拉萨夜雨成因的正确解释是()
| A.因地形而形成的山谷风影响 |
| B.河谷地区夜晚温度低空气下沉 |
| C.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空气抬升水汽易凝结 |
| D.夜间夏季风更强,带来更多水汽。 |
读我国某区域七月等温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 a、b、c三处,气温大致相当的是
| A.a和b | B.b和c | C.a和c | D.abc都一样 |
有关图中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区域有多处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热带季雨林为主 |
| B.图中区域因地处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
| C.图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
| D.图中区域地质条件复杂,资源丰富 |
读下面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河流甲与河流乙相比,能确定的是
| A.甲河水量大于乙河 | B.甲河主要流向西,乙河主要流向东 |
| C.甲河通航里程长于乙河 | D.甲河结冰期长于乙河 |
图中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但并没有选择在甲、乙两点之间。其原因是
| A.甲、乙两点间距离较远 | B.甲、乙两点间相对高度较大 |
| C.甲、乙两点间地形起伏较大 | D.甲、乙两点间有难以逾越的河流 |
川气东送是继西气东输之后中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对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图及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川气东送工程实施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地形因素 | B.交通运输条件 |
| C.经济因素 | D.气候因素 |
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 )
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⑤运输线路短
|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①②③ | D.③④⑤ |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势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红水河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
| A.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 |
| B.能源消费结构不再以煤为主 |
| 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
| D.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的现象 |
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 A.发展微电子工业 | 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
| C.发展畜牧业 | 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