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①16H++10Z-+2XO4-=2X2++5Z2+8H2O;②2A2++B2=2A3++2B-;③2B-+Z2=B2+2Z-由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 |
| B.Z元素在①反应中被氧化,在③反应中被还原 |
| C.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B-,A2+,X2+ |
| D.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Z2,B2,A3+ |
对于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
2NH3,下列表示其反应最快的是
| A.v(H2)="0.04" mol·L-1·s-1 | B.v(N2)="0.02" mol·L-1·s-1 |
| C.v(NH3)="0.02" mol·L-1·s-1 | D.v(NH3)="0.03" mol·L-1·s-1 |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 B.元素原子量依次递增 |
|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
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 B.会产生新的物质 |
|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右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竞争关系
B.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
C.烧杯内混合培养的每一种生物,均存在种内斗争
D.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A、B两条曲线最终趋向动态平衡
右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A为感受器,图中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 |
| B.人在运动过程中,兴奋在Y和Z处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 |
| C.X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
| D.在Z处递质通过主动运输释放到突触间隙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