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分,每空1分)下图表示的是细胞中含有的4种有机物的结构与功能。请据图回答:
(1)图中A是_________。E除了结构物质还有哪些功能? 、 。
(2)图中F为_______________, B有________种。
(3)F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仅有E、F两种物质构成的生物是 。用 试剂可以检验F的分布。
(4)图中G在植物体内主要是______________,在动物体内主要是____________。
(5)图中D是________________ 。
(6)由C构成物质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则该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
(7.5分)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一部分旧的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JA122菌株接种到葡萄糖含量受到限制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多代,然后取样分析其中存在的新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连续培养JA122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 。培养基中除了含葡萄糖作为 外,还应该含有 。
(2)样品中共发现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产生新菌株的原因是由于JA122大肠杆菌发生了 导致的,产生三种不同类型的新菌株说明 。
(3)下图表示将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混合在一起培养的生长情况,三者之间互为竞争关系,并保持稳定生长水平,没有出现一种菌株生存而另外两种菌株灭绝的现象,说明它们已经具有了不同的适应能力,这是 的结果。
(4)对三种菌株的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发现,CV103对葡萄糖吸收率最高,代谢终产物是醋酸盐。进一步研究表明,CV101可以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3的培养基中生长,据此作出的推测是: 。请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步骤,来验证你的观点。
①配制 的固体培养基(A组); 和不含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组);
②将等量的适量稀释的CV101菌液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应在 条件下进行。
③预期实验结果: 。
(7.5分)如图表示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制备H7N9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流程,请回答问题。
(1)①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②过程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目的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
(3)从分子水平上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____________技术,对于转基因成功的细胞II还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____________检测,经多次筛选获得足够数量的该类细胞。
(4)细胞I是_____________,细胞II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预防H7N9禽流感,可用图中的_____________作为疫苗。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 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 。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它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 。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 ×103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 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 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 演替。
(5分)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与能量关系。据图回答:
(1)根据图A写出图B所示能量金字塔中②对应的生物名称 。
(2)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的方法构建生物修复系统,收到较好效果。其原理是应用了上述生物之间的 关系。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 演替。
(3)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则该种鱼种群数量最大点位于
图中 时间。
(4)假如鲫鱼的食物有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KJ,那么其中来自轮虫的能量为 KJ。
(10分)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D、d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得到的Fl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1)果蝇的灰身和黑身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_____身是显牲性状,控制刚毛和截毛的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上表实验结果存在与理论分析不吻合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成活。
(3)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研究发现,眼色基因可能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的实验中,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
①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可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任意的一只雄果蝇杂交,观察后代果蝇的表现型: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导致;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导致;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由于染色体片段缺失而导致。
②按照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想,接下来研究人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