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的解偶联作用,即虽有电子传递但无ATP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 )
| A.食量小,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
| B.食量大,消瘦,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
| C.食量小,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低 |
| D.食量大,肥胖,皮肤温度比常人高 |
下列关于电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
| B.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
| C.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的多少 |
| D.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
有关“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血红蛋白的纯度 |
| B.凝胶装填在色谱柱内要均匀,不能有气泡存在 |
| C.血红蛋白释放时加入有机溶剂,其目的是使血红蛋白溶于有机溶剂 |
| D.整个过程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是为了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 |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在一定范围内,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 |
| B.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 |
| C.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量小的容易进入凝胶内部,路程较长,移动速度较慢 |
| D.透析袋能使大分子自由进出,而将小分子保留在袋内 |
在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中,下列对样品处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洗涤红细胞的目的是去除血浆中的葡萄糖、无机盐 |
| B.洗涤时离心速度过小,时间过短,白细胞等会沉淀,达不到分离的结果 |
| C.洗涤过程选用质量分数0.1%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 |
| D.血红蛋白溶液离心后分为四层,第四层为暗红色沉淀物 |
关于下侧家系图中甲、乙两种遗传病,正确的叙述是()
| A.Ⅲ2个体一定携带与乙遗传病相关的致病基因 |
| B.若乙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
| C.若甲、乙病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核基因)控制,且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两对基因中非等位基因之间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 D.若甲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病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影响很小,且在一个自由婚配的自然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9%,则甲病患者中,杂合子约占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