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发现,某植物茎段再生时,根总是由近根端长出,叶从近苗端长出(见下图),这种现象被称为极化再生。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近根端属于形态学的下端,近苗端属于形态学的上端 |
B.茎段截取后近根端的生长素向着近苗端运输 |
C.极化再生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 |
D.生长素对离体茎段细胞的生长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
【改编】下列关于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沉淀物中放射性低 |
B.在豚鼠胰腺细胞中注射用3H标记的亮氨酸,高尔基体中将最先被检测到放射性 |
C.用15N标记了DNA双链的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都可检测到放射性 |
D.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中有可能检测到18O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酶的特性,用某种酶进行了以下四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做图1所示的探究实验时不宜使用过氧化氢酶 |
B.做图2所示的探究实验时可用淀粉作为底物 |
C.四组实验能够证明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 |
D.在pH=5或温度为20 ℃的情况下酶活性下降的原因相同 |
【原创】下列有关细胞和病毒生命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
B.将根毛细胞置于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将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 |
C.硝化细菌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但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和有氧呼吸 |
D.病毒有核糖体,所以可以借助宿主细胞合成蛋白质 |
【原创】如图表示人体内发生的某种特异性免疫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各种免疫细胞,其中能特异性识别1的包括甲、丙、戊、丁 |
B.丙→丁、丙→戊以及戊→丁的过程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且当1的种类不同时,选择表达的基因也存在差异 |
C.2作用于1的过程中存在特异性识别,而且1的清除与细胞的凋亡有关 |
D.1可以是某些蛋白质,每一次的侵入都可以通过作用于戊,使免疫的速度加快,强度更强 |
【改编】下列有关体温及其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安静的时候人体产热以内脏为主 |
B.在炎热的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
C.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此时产热量多于散热量 |
D.体温的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