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试管号 |
Ⅰ |
Ⅱ |
Ⅲ |
Ⅳ |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的开始下降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成功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
| B.该项成果表明,分化了的细胞其分化后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 |
| C.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内的核酸是完全一样的 |
| D.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
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 )
| A.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
|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
| C.健那绿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
| D.甲基绿、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 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 B. | Ⅱ 1与Ⅲ 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
| C. | Ⅱ 3与Ⅱ 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中表现型 |
| D. | 若Ⅲ 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
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 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 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 中灌木呈随机分布, 大灌木呈均匀分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
| B. | 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
| C. | 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
| D. | 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
血液中 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 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
| B. | 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 的通透性增大 |
| C. | 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
| D. | 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