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pH=4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中和,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混合前的醋酸约1%发生电离 |
B.混合后的溶液中c(Na+)=c(CH3COO-) |
C.氢氧化钠和醋酸的浓度不相等 |
D.混合后的溶液呈中性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盐酸所需氢氧化钠多于醋酸 |
B.将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各稀释一倍,两者的c(OH-)均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
C.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10-10mol/L,该溶液可能是盐酸 |
D.如果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醋酸的两倍,则盐酸的c(H+)也是醋酸的两倍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A(g)+B(g) C(g)+D(s)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恒温条件下,往一个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和1 mol B,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为I。然后改变不同条件做了另三组实验,重新达到平衡时容器中各成分的浓度分别为Ⅱ、Ⅲ、Ⅳ。
A |
B |
C |
|
Ⅰ |
0.050 mol·L-1 |
0.050 mol·L-1 |
0.050 mol·L-1 |
Ⅱ |
0.070 mol·L-1 |
0.070 mol·L-1 |
0.098 mol·L-1 |
Ⅲ |
0.060 mol·L-1 |
0.060 mol·L-1 |
0.040 mol·L-1 |
Ⅳ |
0.080 mol·L-1 |
0.080 mol·L-1 |
0.12 mol·L-1 |
针对上述系列试验,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由Ⅰ中数据可计算出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mol-1·L
B.Ⅱ可能是通过增大C的浓度实现的
C.若Ⅲ只是升高温度,则与I比较,可以判断出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第Ⅳ组实验数据的得出,通过压缩容器的体积就可以实现
把1 L 0.1 mol/L醋酸溶液用蒸馏水稀释到10 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c(CH3COOH)变为原来的1/10 |
B.c(H+)变为原来的1/10 |
C.c(CH3COO-)/c(CH3COOH)的比值增大 |
D.溶液的导电性增强 |
下列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
A.NH4++H2O![]() |
B.S2-+2H2O![]() |
C.CH3COOH+H2O![]() |
D.CH3COOH+OH-![]() |
某同学取等体积的稀盐酸与稀醋酸各一份进行稀释,下面是稀释前后的有关数据及结论,其中肯定错误的是 ( )
A |
B |
C |
D |
|
稀释前 |
酸浓度相同 |
酸浓度相同 |
pH均为3 |
pH均为3 |
稀释量 |
均为10倍 |
稀释至两酸pH相同 |
稀释至pH均为5 |
均为100倍 |
结论 |
pH:盐酸的小 |
稀释倍数:盐酸的大 |
稀释倍数:盐酸的大 |
pH:盐酸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