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盐城,人们将丹顶鹤的栖息地建成了丹顶鹤自然保护区。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 )
| A.迁地保护 | B.就地保护 |
| C.恢复生态与环境 | D.防止滩涂被破坏 |
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
| B.滴加0.3g/ml的蔗糖溶液比0.1g/ml的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
|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后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
|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 |
| 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 |
| 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 |
| 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 |
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分别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图所示。则有关各细胞液浓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实验前B<A<C ②实验前B>A>C
③实验后B≥A=C ④实验后B>A>C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关于“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和通透性均大于细胞壁 |
| B.随着质壁分离的进行,液泡的颜色变浅 |
| C.用盐酸处理表皮细胞,更容易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
| D.实验过程中,至少需要对装片进行三次观察并记录结果 |
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
| 装置编号 |
甲 |
乙 |
丙 |
| 半透膜面积 |
S |
S/2 |
S |
| 蔗糖溶液体积 |
T |
T |
2T |

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应是 ()
A.1-丙;2-甲;3-乙 B.1-乙;2-甲;3-丙
C.1-甲;2-乙;3-丙 D.1-丙;2-乙;3-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