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CO2吸收量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植物的最大光合作用强度一样 |
B.如果在图中M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会增加 |
C.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每日光照12h),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甲减少、乙增加 |
D.当光照强度为Z时,光照强度不再是乙植物的光合作用限制因素,但仍是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
C.在有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
D.ATP中的“A”与DNA中的“A”表示的物质不同 |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跨膜运输(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胞吞和胞吐)。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依据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过程中耗能的就是主动运输 |
B.依据物质浓度梯度,只要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就是自由扩散 |
C.依据是否需要载体,需要载体的运输就是协助扩散 |
D.依据跨膜的层数,跨膜层数为0的就是胞吞或胞吐 |
下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能被碱性染料染色 |
B.②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蛋白质的场所 |
C.一般而言,衰老的细胞中结构③的数目较多 |
D.DNA和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消耗ATP |
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经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后被彻底氧化分解 |
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
C.细胞器丙可能是核糖体,其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会影响分泌蛋白的合成 |
D.发菜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原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碱性条件下,Cu2+能与肽键结合,生成紫色络合物 |
B.还原糖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条件下,能将蓝色的Cu(OH)2还原成砖红色的Cu2O |
C.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橙黄色沉淀 |
D.脂肪可被脂溶性染料苏丹Ⅲ染成橘黄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