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①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其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释:①骫(wěi):歪曲、枉曲。
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调叶县尉举:推荐
B.留守文彦博之,留再任才:认为……有才干
C.母病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弥:满
D.与其党论《实录》多诬:言语不真实

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都能体现黄庭坚“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和“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一组是(     )
①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     
③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④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⑤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⑥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

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来做了太和县令,征收分摊盐筴时不争多,使得百姓安定,引起县吏的不悦。
B.知宣州,编写《神宗实录》。后来章敦、蔡卞与其党徒诬陷《实录》,摘千余条,谓为无验证。其中有黄庭坚写的“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接受质询时,黄庭坚冰:“我当时官任北都,曾亲眼所见,真如儿戏一般。”只要有问,皆实话相答。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
D.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黄庭坚自称是山谷道人。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2)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3)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苏武传》节选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二)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下列各项中对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以老母保宫监禁 B.自已死久矣料定
C.扶辇下授予官职 D.不敢武访问

下列划线词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武使匈奴年皆为陛下所成就 B.且陛下春秋高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虚心欲相待独有女弟二人 D.因泣下沾故使陵来说足下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求知人②不拘于时,学
B.①不妄人接②欲呼张良俱去
C.①与缺而未知者②重为乡党
D.①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②于其身也,耻师焉

以下各项内容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⑥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用“/”线给上面文段中划浪线的句子断句。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翻译上面两个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士好夸言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指孙子和吴起)。遇元季(元朝末年)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使、令)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抵挡)。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下列四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尤谈兵善:善良
B.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赢缩:盈亏
C.自高其能,谓世莫及 举:全
D.士及麾下去 遁:逃跑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吴士好夸言”的一组是
①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②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③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④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⑤与国朝争雄,兵未决⑥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吴士迎合张士诚欲夺天下的心理,请命统兵收复中原,实际上他只会结党营私,挥霍享乐,只打了少数几仗,虽临阵脱逃也没免掉一死。
B.吴士喜欢谈用兵之法,愿辅佐张士诚称霸天下,但他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又缺乏组织才能,最后身死敌手。
C.吴士自恃才高,纵论天下形势,认为张士诚不能称霸的原因是任用了地位低下的人,他们只配和老鼠打仗。
D.吴士只会自夸,利欲熏心,骗得张士诚信任,但他既不善用人又不善用兵,一上战场就逃跑,他设定的“与国朝争雄”的计划成了泡影。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形势莫便于姑苏
(2)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3)得官者数十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也。少为军卒,事梁太祖。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佗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
梁、晋争天下为劲敌,独彦章心常轻晋王,谓人曰:“亚次①斗鸡小儿耳,何足惧哉!”晋军攻破澶州,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然晋人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是时,晋已尽有河北,以铁锁断德胜口,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彦章虽为招讨副使,而谋不见用。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宰相敬翔顾事急,以绳内靴中,入见末帝,泣曰:“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乃引绳将自经。末帝使人止之。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末帝问破敌之期,彦章对曰:“三日。”左右皆失笑。
彦章受命而出,驰两日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起更衣,引精兵数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锁烧断之,因以巨斧斩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浮桥断,南城遂破,盖三日矣。
是时,段凝已有异志,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素刚,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其破南城也,彦章与凝各为捷书以闻,凝遣人告岩等匿彦章书而上己书,末帝初疑其事,已而使者至军,独赐劳凝而不及彦章,军士皆失色。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其于忠义,盖天性也。
(节选自《新五代史·死节传》)
注:①亚次: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小名。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跣足棘行百步履:踩踏
B.遣使者招彦章 间:中间
C.沿河以德胜 趋:奔向
D.与凝协力之倾:倾陷,设计陷害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王彦章忠义正直的一组是()
①少为军卒,事梁太祖②而谋不见用
③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④阴遣人具舟于杨村
⑤而嫉岩等所为,愤梁日削⑥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彦章为人骁悍勇猛,孔武有力。作战之时,手持一杆铁枪,骑马奔驰冲杀,迅猛如飞。
B.王彦章心里常常轻视晋王。晋军占据了黄河以北,夺取了郓州,军情紧急,他奉命出征时还对末帝说:三日便可击破晋军。
C.王彦章为人忠义不屈。晋军攻破澶州,俘获王彦章的妻子儿女带回太原,赐给他们住宅,供给的东西很齐备,想以此胁迫招降他,但他却不为所动。
D.王彦章受奸邪排挤,难为朝廷所用。攻破南城时,王彦章和段凝分别撰写捷报奏闻,赵岩等人隐瞒王彦章的捷报而上报段凝的,梁末帝立即派使者赏赐段凝。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取天下,不以臣为不肖,所谋无不用。
(2)段凝已有异志,与赵岩、张汉杰交通,彦章素刚,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

以下三节文字都选自《荀子-劝学》,阅读后请回答小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滫(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蠕而动。 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
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作为礼物。
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乎动静(体现) B.其之滫(渐渐)
C.不深谷(靠近) D.教使之也(这样)

下列划线词语的用法与“以其身”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于师 B.以周室 C.以黔首 D.庠序之教

甲文中画线句“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B.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C.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D.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甲乙丙三段文字,都是阐述与学习有关的话题,但内容各有侧重,请分析三段文字的内容。(3分)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3)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一:专一

下列句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
B.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然也
C.假舟楫,非能水也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用心躁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青,取之于蓝,青于蓝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④吾尝终日思矣
⑤登高招⑥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⑦蟹六跪二螯

A.①③⑥/②⑤/④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⑤/②③⑥/④⑦ D.①③⑥/④⑤/②/⑦

文段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与其它三项有区别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