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①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其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释:①骫(wěi):歪曲、枉曲。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调叶县尉举:推荐 |
B.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才:认为……有才干 |
C.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弥:满 |
D.与其党论《实录》多诬诬:言语不真实 |
下列六句话分为四组,都能体现黄庭坚“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和“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一组是( )
①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②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
③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④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⑤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⑥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⑥ |
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来做了太和县令,征收分摊盐筴时不争多,使得百姓安定,引起县吏的不悦。 |
B.知宣州,编写《神宗实录》。后来章敦、蔡卞与其党徒诬陷《实录》,摘千余条,谓为无验证。其中有黄庭坚写的“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接受质询时,黄庭坚冰:“我当时官任北都,曾亲眼所见,真如儿戏一般。”只要有问,皆实话相答。 |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 |
D.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黄庭坚自称是山谷道人。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2)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3)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小题。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孔子对“以德报怨”持有什么态度?
孔子的回答具体体现了哪些儒家思想。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赠盖邦式序
(宋)马存
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呼,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观之,岂不信哉!
“予谓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纫缀腐熟者,乃其常常耳。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败册,朝吟而暮诵之,吾不知所得矣。”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气:气韵 |
B.足迹不肯一日休休:停止 |
C.讲业齐鲁之都讲:研习 |
D.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书:读书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非直为景物役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B.今于其书观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先学其游可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D.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处涸辙而相欢 |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赠序,用文学散文的笔触来表述作者的见解,形容《史记》的风采,给读者以审美享受,尤其是排比跌出,笔势飞动。 |
B.本篇文章作者认为司马迁是通过游历观察,提高精神气质修养,然后吐为文辞,而体现识见、情思,形成特有的风采。 |
C.作者反对“纫缀腐熟”,向往“朝吟而暮诵之”,强调生活实践影响文章优劣的重要因素,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
D.作者认为每一个时代都有现实生活的内容,只要重视生活,就能达到或超越前人的高峰,这无疑是鼓舞后人的卓越见识。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醉 把 杯 酒 可 以 吞 江 南 吴 越 之 清 风 拂 剑 长 啸 可 以 吸 燕 赵 秦 陇之 劲 气 然 后 归 而 治 文 著 书 子 畏 子 长 乎 子 长 畏 子 乎把文中划线句子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
(2)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字、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宋史•杨业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克:能够 |
B.素闻其名,尝购求之购:重金悬赏 |
C.命业副之副:担任副手 |
D.即麾兵却走却:退却 |
下列全都表现杨业“勇武”一的组是()
①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②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
⑥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A.②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因为屡立战功,宋太宗对他进行多次升迁,从建雄军节度使升至郑州刺史、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云州观察使等。 |
B.契丹皇太后萧氏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认为辽军士气正旺,应避其锋芒,不与之交战,但监军王侁表示反对。 |
C.杨业久战未归,王侁以为杨业打败了辽军,为了与杨业争功,他擅自带兵离开了事先安排好的陈家谷口,导致杨业全军覆没。 |
D.杨业兵败被俘后,为感谢皇上的厚遇,绝食三日而死,表现了其忠贞的一面。 |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
译文:
(2)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译文:
(3)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唐龙,字虞佐,兰溪人。受业于同县章懋,登正德三年进士。除郯城知县。御大盗刘六,数败之,加俸二等。
父丧,服除,征授御史,出按云南。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会遣官录囚,受宁属欲出和,为龙所持,卒正其罪。土官凤朝明坐罪死,革世职。宁令滇人为保举,而矫旨许之。龙抗疏争,寝其事。再按江西,疏趣张忠、许泰班师。三司官从宸濠叛者犹居位,龙召数之曰:“胁从罔治,谓凡民耳。若辈读书食禄,何靦颜乃尔。”立收其印绶。
嘉靖七年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奏罢淮西官马种牛,罢寿州正阳关榷税,通、泰二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甚德之。召拜左副都御史,历吏部左、右侍郎。
十一年,陕西大饥。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诏进龙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振济,赍帑金三十万以行。龙奏行救荒十四事。时吉囊居套中,西抵贺兰山,限以黄河不得渡,用牛皮为浑脱,渡入山后。俺答亦自丰州入套为患。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屡被奖赉。
召为刑部尚书,大猾刘东山构陷建昌侯张延龄,兴大狱。延龄,昭圣皇太后母弟,帝所恶也。吏坐狱不穷竟去者数十人.龙独执正东山罪。“大礼”大狱及诸建言获罪者.廷臣屡请宽,不能得。会九庙成,覃恩,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考尚书六年满,加太子少保。以母老乞归待养。
久之,用荐起南京刑部尚书,就改吏部。龙有才,居官著劳绩。及为吏部,每事咨僚佐。年老多疾,辄为所欺。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并论龙衰暮,乃下简诏狱。龙引疾,未报。诏杖简六十遣戍,龙黜为民。龙已有疾,舆出国门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正德三年进士登:中选。 |
B.下镇抚覆勘勘:审问。 |
C.受宁属欲出和属:亲属。 |
D.龙抗疏争,寝其事寝:停止。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龙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御大盗刘六,数败之②三司官从宸濠叛者犹居位,龙召数之
③奏罢淮西官马种牛④龙奏行救荒十四事
⑤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⑥龙独执正东山罪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龙明察实情,巡行查案明断处治。他出任云南、江西巡按期间,查办卢和、凤朝明、宸濠等案,均能察得实情,秉公明断,处理相关当事人。 |
B.唐龙治边有方,救灾防御兼行不误。他任兵部尚书,统领三边军政事务,上奏陈述多项救荒措施,同时巩固边防,率兵多次击败入侵之敌。 |
C.唐龙执法公正,不因皇帝好恶妥协。他任刑部尚书,审理刘东山诬陷张延龄案,皇帝厌恶张延龄,只有唐龙不妥协,坚持要治刘东山的罪。 |
D.唐龙晚年获罪遭黜。他晚年重任南京吏部尚书,遇事都询问依赖下属官员,加之年老多病,被属下欺骗,获罪被黜为平民,乘车刚出都门就去世了。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胁从罔治,谓凡民耳,若辈读书食禄,何靦颜乃尔。
(2)会九庙成,覃恩,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论语·先进》
我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工作;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当你仁爱地工作的时候,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上帝联系为一。怎样才是仁爱的工作呢?从你的心中抽丝,织成布帛,仿佛你的爱者要来穿此衣裳。热情地盖造房屋,仿佛你的爱者要住在其中。温存地播种,喜乐地刈获,仿佛你的爱者要来吃这产物。这就是用你自己灵魂的气息,来充满你所制造的一切。要知道一切受福的古人,是在你上头看视着。
——纪伯伦《先知》
⑴两段《论语》和纪伯伦的《先知》中都有着对生命意义的感悟阐释,它们有着怎样的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
⑵读了上面几段文字,你对生命价值有什么感悟,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