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城乡工矿用地 |
沼泽地和滩涂 |
其他 |
1954 |
15.9% |
38.18% |
9.13% |
0.43% |
32.74% |
3.61% |
2005 |
51.17% |
31.63% |
3.86% |
1.94% |
8.81% |
2.59% |
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 B.低温冷害更严重 |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 D.洪涝灾害更频繁 |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问题。E点的海拔可能为()
A.142米 | B.292米 |
C.198米 | D.298米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处地势落差大,宜建水电站 |
B.观察者在C处可直接观察到D处 |
C.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
D.图中的湖泊是外流湖、咸水湖 |
读所给两幅经纬网图,完成问题。
若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时整,则()
A.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 |
B.甲地处于昼半球范围内 |
C.乙地区时为17时 |
D.丁地的地方时是11时40分 |
该图为一方格状经纬网示意图,图中A.B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相差4小时。据此回答问题。有关该图比例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上比例尺到处都一样 |
B.AC段的比例尺大于AB段 |
C.CD段的比例尺比AB段大2倍 |
D.AB段的比例尺为1:10 000 000 |
从B到A点,距离最短的走法可能是()
A.先向西北,再转向西南 |
B.先向东北,再转向东南 |
C.从B点向东至A点 |
D.从B点向西至A点 |
下列三幅等高线地形图6所表示的三种地形,比例尺分别为1:100 000, 1:10000, 1:100。则坡度由大到小排列是:()
A.甲乙丙 | B.乙甲丙 | C.丙乙甲 | D.乙丙甲 |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问题。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A.200米 | B.239米 | C.255米 | D.250米 |
河滩A、B之间河段的河流流向大致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东北向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