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全球海洋PH值变化图(下图),回答问题下列各题: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洋PH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所致 | 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所致 |
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所致 | D.人类排放CO2溶于海水所致 |
如果全球海洋酸化的持续加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珊瑚礁的保护形势将更严峻 | B.海堤保护能力将减弱 |
C.全球酸雨危害将减轻 | D.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 |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 B.秦皇岛 |
C.大连 | D.烟台 |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 B.破坏环境 |
C.成本过高 | D.市场需求不足 |
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3-,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43-。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的NO3-和PO43-的尝试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表中代表亚马孙河的序号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若只考虑河流补给,黄河中游河水流经下游,NO3-和PO43-的浓度()
A.均显著增加 | B.均不会增加 |
C.NO3-减少, PO43-增加 | D.NO3-增加PO43-减少 |
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 | B.12月到2月 |
C.3月到5月 | D.6月到8月 |
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图为地震灾后城市重建选址地质因素分析示意图,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最适宜城市重建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下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骑单车出行 | B.经营手工业作坊 |
C.去速食店就餐 | D.建大型游乐场 |
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