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的 “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迁移,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     、     、     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 
|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 
|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 
|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           水平,二者的关系是相互促进。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处于城市化发展的               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处于城市化发展的               阶段。
(5)美国洛杉矶城区分散,占地面积广,“空心”现象严重,分析其今后发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根据2008年10月23日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示意图(图甲)。 (注:阴影部分表示耕地)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图乙)和耕地减少因素构成图(图丙)。
 (1)②③⑤地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简要说明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有利于种植业发展的共同自然条件。(3分)
 (3)为实现全国耕地保有量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的目标,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3分)
 (4)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来看,生态退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分)
图中
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我国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甲图和乙图的关联性体现如丙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丙图空格中①表示,
 ②表示;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有。(2分)
 (2)图乙中贫困人口最多的三个省(区),它们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
。
 (3)图甲中C、D两处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产生的自然背景分别为
、。
 (4)A、F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是:。(2分)
 (5)图中F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特征突出的地区,简述F地生物多样性的成因。(2分)
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3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3分)
 (2)“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其中福娃迎迎代表的珍稀动物是藏羚羊,为了方便藏羚羊的迁徙,青藏铁路在经过自然保护区时,应怎样保护当地环境?(3分)
 (3)如何防治图中草场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2分)
 (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5分)
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示意图。回答问题。
  | 
  
  | 
  
(1)图甲中反映出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 。(2分)
(2) D地和E地能源的
开发和使用,可以减缓我国东部地区哪些关系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并说明原因。(4分)
读下面材料和相关地理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0年8月8日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舟曲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其县城座落在高山峡谷之中。为暖温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无霜期为223天。有“山下桃花盛开,山上白雪皑皑”的自然景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
 材料2:某区域等高线图
 材料3:舟曲县平均气温、降水量示意图

 (1)简述舟曲高山峡谷地貌的形成原因.
 (2)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舟曲被誉为“陇上桃花源”的原因.
 (3)结合材料2,说明图中A地区与B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类型的差异